中宏网内蒙古12月12日电(实习记者 余书淇)12月12日,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副厅长吴苏海介绍了《“十四五”稀土产业发展规划》相关情况。
据了解,到2025年,全区稀土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打造世界最强的稀土原材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基地、全国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全国最优的物流服务基地,建设世界最大的稀土交易中心,全国领先的稀土创新中心。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稀土产业将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创新要素的战略布局作为引领产业要素集聚、产业生态重塑和产城融合的重要抓手,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打通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的天花板。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建大平台、聚大资源,吸引培育一大批高端稀土企业、高端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解决重大卡口技术难题,力争取得一批重要的知识产权和原创技术。自治区对处于创建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资金、土地、用能等方面支持,批准建设后,连续五年对国家级创新中心每年给予不低于3000万元支持,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每年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
——引导企业谋创新投创新。加强专利、技术、标准联动,推动创新技术专利化、专利技术标准化、研究成果产业化,形成科技型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到2025年稀土规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60%以上,重点稀土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以上。
——推动改革释能、简约放活。细化落实“科技兴蒙”配套政策和国家关于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最新措施。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推行“包干制”,不再编制经费预算,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推进“揭榜挂帅”等竞争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在稀土重大技术攻关中的运用。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和力度更大的激励奖励,对承接政府科研项目的间接经费比例按照直接经费扣除设备购置费后,500万元以下部分提高至30%,500万元至1000万元部分提高到25%,1000万元以上部分提高到20%。
——打造全国稀土领域人才高地。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快引进稀土产业领域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采取退休返聘、岗位特聘等有效激励措施,持续发挥稀土领域重要人才作用。研究稀土领域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大国工匠引进政策,在科研项目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带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创新创业的,纳入科技金融项目贷款贴息范围。试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符合条件的股权实行递延纳税。支持国家、自治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术大师工作室、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