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月17日电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经济界委员白玉国关于金融工作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力度的提案,引发广泛关注。
当前,内蒙古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变化以及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期,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主要包括部分企业在调整结构、改变发展方式上遇到困难,制约发展进程;部分企业过于依赖单一业务,遇到转型难题;部分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少,导致核心竞争力缺失。不少民营企业还面临准入难、融资难、回款难、维权难等难题,特别是小微企业规模较小、抵押资产不足,要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相对较难。
提案建议:
一是积极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多投资机会。内蒙古自治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近年来,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大多遇到了发展瓶颈,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帮助民营企业寻找更多投资机会,拓展民间投资空间。建议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过程中,主动征求民营投资者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重大项目、产业项目以及特许经营等方面,向民营资本开出推介重点领域清单,重点加大对节能环保、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优化投资结构,促进转型升级。
二是加大对民营企业投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内蒙古自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平、公正对待民营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建议鼓励区内金融机构研究设计适合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努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加强政银合作对接,地方各级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改善长期以来存在的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银行预判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信用风险,增强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信心。
三是助力民营企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民营企业的规模与经营特点使得在向其增加资金投放和融资供给时需要防范金融风险,要对民营企业融资坏账产生合理预期。建议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稳定器和资源优化器的作用,综合灵活运用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和实质性重组等工具,为出现风险的民营企业科学定制降杠杆、增流动、优管理、促整合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促进企业价值的深度发掘、全面释放和持续提升,构筑起价值创造与提升的良性生态链,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