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习近平主席总揽世界大势,着眼构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其中,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着眼于加快向西开放,谋求面向欧亚大陆各国的经济发展。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时表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意同东盟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稠之路”。主要是着眼于建设海洋强国,谋求面向东部沿海,途经东南亚、南亚以及环印度洋各国的经济发展带。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走出去”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特别是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海外利益拓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国家利益已经日益突破国家地理边界而拓展至几乎整个世界,海外利益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利益中不可或缺且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量快速增长。中国海外利益体量已经非常巨大。中国驻外机构、海外中国公民数量、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都已经十分巨大。海外利益的广度和深度都还在不断地拓展。中国公民每年出境人次已经过亿,拥有海外华侨华人数千万;中国海外财产利益的存量和流量也都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结构比较合理。对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化工、电力、机器人等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领域对外投资增多,服务国内经济发展作用日益显著。境外中资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中国采取了有力措施来推进海外利益的合理布局。中国支持境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活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国内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输出,提升我国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弥补我国能源资源短缺,推动我国相关产业提质升级。
布局得比较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并且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之中。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中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中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中国海外利益已经分布全球、特别是一些重要国家和地区。
突出重点目标地区。因为富有能源、地缘等原因确定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非常重要。中国的海外人员和财产分布突出了这些重点目标地区,如马六甲海峡、中巴经济走廊、红海出海口等重点地区都已经有我国的人员和财产分布。
突出能源资源。中国作为对外贸易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如何维护能源安全,确保能源资源的有效保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题目。必须采取多种渠道,努力确保能源安全。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和分布,体现了确保能源安全的努力。
突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国的品牌,特别是“一带一路”推行以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优先领域,已经初具规模。
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中国海外利益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思想武装同步推进,确保了中国海外利益的快速拓展和较好布局。2015年4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一带一路”提高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了中国海外利益拓展的思想武器。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开放、绿色、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互联互通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一带一路”倡议与互联互通紧密相关,相互促进。互联互通为中国海外利益拓展构建了有效路径。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是一只雄鹰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一带一路”是这只雄鹰腾飞的翅膀,互联互通就是这只翅膀的血脉和经络。“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十年来,政策沟通广泛深入,设施联通初具规模,贸易畅通便捷高效,资金融通日益多元,民心相通基础稳固,新领域合作稳步推进。
利益共同体得以搭建。实践中要秉持合作开放的理念,实事求是地阐述共同开发,共担风险的市场化行为,强调合作的可能,也提出共担风险的要求,让市场说话,充分发挥各种民间组织的作用,共同利益会驱动各国越来越重视与中方的配合和合作。中国境外企业对东道国税收和就业贡献明显,对外投资双赢效果显著。
助力大国外交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6年11月17日,联合国第71届大会17日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向阿富汗提供援助。决议欢迎“一带一路”倡议,敦促各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加强阿富汗及地区经济发展,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其中。决议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成。由此,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成为联合国推动的重要战略。由中国战略上升为联合国战略,这充分说明中国倡议的先进性、普适性。
“共赢”是“一带一路”追求的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些文件标志着“一带一路”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支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除了双边文件外,“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合作理念也已经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为“一带一路”合作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作者:陶满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