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办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落实举措。会议指出,要聚焦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超预期非对称降息,通过短端利率与长端利率的“非对称”调整以及MLF(中期借贷便利)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非对称”调整,传递出几个重要的政策信号:
首先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与促进经济增长。5年期以上LPR的超预期下降,直接降低了长期贷款的成本。此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已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去年年末已经达到3.97%,而同期5年期LPR为4.2%。这说明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低于LPR。如果要进一步发挥LPR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作用,就必须引导LPR大幅下降低于当前的加权平均利率。这将大幅缓解个人按揭付息压力,从需求端促进楼市企稳回升。房地产行业的稳定有助于带动上下游各类实体企业如钢铁、水泥、建材、家电等行业盈利的恢复。与此同时,长端利率的下降也有助于中长期贷款利率的下降,更好地服务制造业等实体行业。
其次是保持稳定的金融环境。非对称降息使得央行保持了短端利率和MLF的稳定,从而避免了对金融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同时也避免了过度刺激带来的短期债务积累和金融市场过热风险。另一方面保持短端利率稳定也考虑到保持商业银行的息差水平,避免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大幅侵蚀。同时由于美国通胀水平仍持续强于预期,美联储降息节奏呈现不确定性,保持短期政策利率的稳定也有助于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反映政策灵活性与精准调控性。此次操作显示了央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灵活性和精准调控能力。央行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显示出了问题导向的政策应对方式。商业银行调降存款利率保护商业银行息差水平,为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留下操作空间,而降准操作全面向经济注入流动性,是为了应对总需求和信贷需求不足,全面激发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意愿而进行的操作,而本次针对性地调整不同期限的利率,是在春节期间居民消费呈现回升,社会融资规模1月呈现开门红的情况下主要为支持销售大幅下滑的楼市而制定。
基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未来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继续保持灵活性和适度的宽松态势。央行可能会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变化,进一步调整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这可能包括进一步的利率调整、流动性管理措施以及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关键经济领域和弱势群体。然而,央行也会密切关注通胀压力、债务水平和金融风险,以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