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2月27日电 为进一步深化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包头市交通运输局按照最新下发的《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在包头机场的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中探索建立“首违不罚+公益减罚+柔性执法”执法新模式,变“严罚式”为“容错式”,以“柔性执法”彰显执法“温度”,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实行首违不罚,体现执法温度。秉持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原则,贯彻落实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管理理念。根据相关规定,若当事人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具备立即改正的条件且在本年度首次违法,实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如在出租车经营者车容车貌不整洁、监督卡未更换等问题,对首次违反者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不直接给予行政处罚。截至目前,已执行“首违不罚”案件20余起,通过教育和引导群众增强法治的观念,让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变得更有温度。
开展公益减罚,推动共治善治。“公益减罚”是在“首违免罚”的基础上,通过公益服务代替罚款,将“执法+服务”有机结合,在减免罚款的基础上,让违法者转变身份参与志愿服务,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违法问题,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机场执法人员日常工作的艰辛,从思想和行动上知错改错、遵纪守法,共同守护机场的出租车文明运营环境。截至目前,已有6名违法当事人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的方式抵消行政处罚。
推行柔性执法,打造服务品牌。积极应对新时期执法形势,配齐配足机场执法力量,坚持柔性执法、智慧巡查和人文普法一体化落实,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增加执法力量等手段,对进出机场的客运车辆进行精细化管理。执法人员采取教育规范、立即改正和立案处罚“分步走”方式,督促引导出租车驾驶员依法规范经营,培树了执法效果和普法效果相统一的柔性执法服务品牌。自推行柔性执法以来,累计服务群众和经营者110余次,规范不文明经营行为300余次,通过12345和12328化解矛盾纠纷20余次,用温和的执法方式和贴心的服务行为赢得经营者的理解和市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