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骆驼酒业集团董事长高建忠
储酒车间
一瓶酒,见证岁月芳华。在包头,发端于走西口晋商的“复”字号缸房、创建于1951年的地方国营包头酒厂,不仅延续了包头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还拓展出这里最早的酿酒业。
一瓶酒,见证奋进足迹。从最初生产百余吨散白酒,到1953年推出瓶装“二锅头”;从1957年注册“骆驼”牌商标,到取“金骆驼”为酒名,骆驼酒业人一路接续奋斗、拼搏进取,如今,“骆驼”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骆驼酒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并被全国白酒专家誉为“内蒙古清香第一酿”,企业进入中国白酒百强行列,并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坚忍不拔,勇往直前。与企业一同走过30年奋进征程的内蒙古骆驼酒业集团董事长高建忠说:“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骆驼精神’、工匠精神,坚持酿造绿色生态的纯粮酒,恪守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努力推动产品从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迈进,让‘骆驼’品牌成为百姓心目中的金牌。”
坚忍不拔走出“源远流长”
“骆驼酒业成立已72年,其实我们企业的发展史可以追溯至百余年前晋陕人走西口建立的‘复’字号缸坊、油坊。”高建忠说。
当年,缸坊酿酒制作原料主要以高粱、糜子、谷子、豌豆等粮食为主,取包头城外转龙藏泉水,酿制出醇香甘洌的包头烧酒。至民国初年,“复”字号缸坊、油坊形成桃源作坊。
1950年春天,百业待兴,华北酒专卖公司(今北京)调派冀东两县烧酒技师,支援绥远省发展酿酒工业。
当时,负责人孔祥安带领烧酒技师刘风亭、刘风楼、刘振亚、刘金、尹连玉等人来到包头,在东河区解放菜园“复”字号的原址上,将桃源作坊、井华春饭店经公私合营进行改造,于1951年7月创建了中国专卖事业总公司绥远省公司地方国营包头酒厂。
如今,在骆驼酒业企业文化馆内,一件件过去的老物件、一瓶瓶陈年老酒展示着企业发展的点滴历程,也唤起人们一段段珍贵的记忆。
1951年10月,包头酒厂正式投产,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职工45人,郑瑞成为第一任厂长,年产散白酒百余吨。
“1953年,我们企业推出瓶装‘二锅头’,这款酒后来成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钢时的‘庆功酒’。”高建忠指着展馆内一瓶具有历史感的“二锅头”酒,颇为自豪地说。
创业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高建忠说:“据当年的老同志回忆,那时企业职工少,工人在一个不大的平房里制酒,全都是人工操作生产。但当时能在酒厂工作,每天穿着工作服上下班,大家都觉得特别自豪。”
1957年,酒厂成功注册“骆驼”牌商标,商标为蓝底、红高粱穗。从此,包头烧酒以“骆驼”为商标,取“金骆驼”为酒名,开始续写新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包头制酒厂红火的年代,创业近十年,白酒产量从上百吨增加到500吨,职工从40名增加到300名。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产原料紧缺,酒厂就用土豆、苹果、蜜枣代替,相继生产了桔子、青梅、柠檬等各类酒品。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企业年产量一直在1200吨至1500吨左右,长期徘徊不前。
1984年,酒厂经过多年奋斗,开始从低谷中走了出来,1985年二锅头产量达到历史更好水平,年产粮白酒2000吨。1986年,酒厂在内蒙古自然生态保护区建立了九峰山生态酿酒基地。
高建忠说,这一时期,随着企业产能扩充,设备不断改进,企业更有活力,发展也进入新赛道。
1991年,“峰酒”被评为轻工部优质产品,进入国家名酒行列。1994年,特制二锅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免检产品。到1998年底,包头酒厂白酒年产量达到10000吨。
坚忍不拔走出“源远流长”。在一代代人的坚守努力下,公司发展成为以九峰山生态文化产业园、九峰山生态酿酒基地为主,集玻璃制品、彩印包装、生物饲料、健康饮用水生产、三星级金驼酒店等于一体的集团化经营格局。
坚定不移传承“骆驼精神”
传帮接代,薪火相传。酒厂一路艰难创业的同时,也历练出一代代奋勇向上的新人。高建忠就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酒厂的,1992年,刚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分配到制曲车间,开始了“三班倒”的生活。
“那时候土右旗的酒厂条件挺艰苦,我刚去的时候只有两间厂房,连院墙、厕所都没有,感觉特别荒凉。”高建忠回忆说。
在酒厂,“制曲”既是一个技术活,又是苦力活,配料、蒸料、接种、培养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付出辛苦。特别是出曲,平板车上垛着方方正正的曲块,每车有400斤左右,需要一个人从车间拉出来,再分送到制酒车间。虽然活累苦重,但高建忠毫无怨言。
每天上班他都早早来到车间打扫卫生,下班后再将当天曲房的温度、湿度、通风情况做好记录,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此后,他做过通信员、食堂采购员,也从事过食堂管理工作,不同阶段的职场经历,培养出了他吃苦耐劳、严谨干练、勤奋好学的品格。
转眼到了2000年2月,酒厂转制为内蒙古骆驼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改制,企业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改国有为民营,实行全员参股,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骆驼酒业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特别是2003年以来,在时任董事长刘源的带领下,骆驼酒业的规模实力、品牌价值、科研技术力量、销售收入、厂容厂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内蒙古清香第一酿”等殊荣也接踵而至。
也正是在2003年,高建忠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负责开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等地市场。当时,这些区域“骆驼”牌白酒市场零星布局,不成气候。为了尽快有所突破,高建忠带领新组建的东部销售公司团队没日没夜地干,他白天和当地客户交流讨论,晚上与员工开会总结,有时甚至持续到天明。
市场开发初期,为了节约资金,高建忠和团队一起清扫仓库、整理杂物。有时没有休息的地方,他们就地铺几个纸箱当褥子,吃饭用借来的火炉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遇到困惑,高建忠喜欢从书里寻找答案。他经常抽空去书店买书,有机会去北京,他最爱逛的就是卖书的地方。
那段时间虽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多年的艰苦磨炼,为他之后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蓄积了能量。
一路同行,相伴成长。2019年,高建忠成为骆驼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如今他还是自治区劳动模范、包头市人大代表。
“骆驼酒业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感悟到,锲而不舍,源于骆驼的耐力;坚忍不拔,源于骆驼的精神。虽然企业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我们的‘骆驼精神’传承了下来。”
如今再回首,高建忠说,骆驼酒业的创业史,就是一部由兴起——低谷——再兴盛的曲折历史,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几度风霜、几度沉浮。正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正是靠着“骆驼精神”,才让酒厂几度由低谷中抬头,从停滞中再出发,在创新中奋力向前。
坚守匠心酿造品质美酒
品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石。
在高建忠看来,品质是成就品牌的本源,没有品质的品牌如同无根之水、无土之木。“几代人的奋斗实践告诉我们,品质先行永远是酒企的第一准则。”
从一粒高粱到一滴白酒,成就了骆驼酒业的历练之路。高建忠说:“每一瓶金骆驼酒的生产都严格遵循GB/T19001-2015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包装认证体系程序,从原辅料入库到产成品出厂,经过100余道工序严把质量关,形成了自检、互检、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责任到人的质量考核制度,使我们的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骆驼酒业集团还获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证书’三项质量体系认证。”
作为内蒙古规模最大的以清香型白酒为主的生产厂家,骆驼酒业在行业多变的形势下凭借几代人的匠心传承,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传统古法酿酒工艺,酒体包容了高粱的烈、豌豆的香、大麦的醇、山泉的甜,尽显‘色、香、味、格’酒骨风范。我们的酒经过地缸发酵、双蒸合一、甑桶蒸馏、陶缸静藏工艺,释放出独特的弥香。”而酿酒过程中这份特有的酒香,高建忠也最为熟悉。
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骆驼酒业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原料在高粱、豌豆、大麦3种粮食的基础上,又新增大米、糯米、小麦等,实现了6种粮食的多粮发酵。同时,高、中温大曲并用,发酵期由28天延长至60天、90天,引入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工艺等技术创新手段,形成了不同口味、不同风格的多粮多曲、清芝复合香型酒,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针对白酒市场的发展趋势,骆驼酒业还在新产品研制和开发方面形成以优质低度酒、适量高度酒、中度酒为主“三度结合”的产品研发体系。如今,骆驼酒业从最初只生产“骆驼牌”二锅头单一品种,发展为拥有清香、芝麻香两大香型,多微、大曲清香、多粮发酵、芝麻香型四种工艺,高中低档60多个品种的规模化白酒生产企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高建忠说:“骆驼酒业拥有包括国家级白酒评委、国家级酒体设计师等各类专业人才150余名,我们还建立了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博士工作站,设立了微生物实验室、酒体设计中心、工艺研究室、理化分析室。”
2021年,以高建忠为牵头人的“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在他的带动下,集团公司全力创新、谋划发展。在“2022年中国酒业百强”榜上,骆驼酒业成为内蒙古白酒两家上榜企业之一,也是包头白酒行业唯一一家上榜企业。
技艺传承,匠心永续。骆驼酒业秉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依靠“一生磨一剑”的执着与专注,为企业赢得更好口碑。
骆驼酒业的创新工艺曾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而部优峰酒、骆驼百年等系列产品也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白酒中的“奥运金牌”——全国青酌大奖。
坚持不懈推动绿色发展
“粮为酒之肉,曲为酒之骨,水为酒之血”。骆驼酒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将酿酒车间逐步从东河区搬迁至内蒙古生态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九峰山生态酿酒基地,如今看来是极富前瞻性的明智之举。
“九峰山山泉甘甜润泽,土右旗万亩高粱品质可靠,不仅保证了我们的产品品质,也引导企业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高建忠说。
多年前,刘源就不断加大投入,对产业园以及酿酒基地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建设。到2011年,九峰山生态酿酒文化产业园不仅形成垂直与平面经纬相间的绿色屏障,还形成了土质肥沃、四季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自然界有益微生物充分富集和繁殖的园区小气候。
基地酿酒原料、设备、工艺也以绿色食品标准为内控指标,建成以大型不锈钢罐、陶瓷罐为载体、总容量达10万吨的储酒库群和全自动化灌装线等,实现了酿酒过程无污染生产。
公司还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投入巨资改造燃煤锅炉,更新燃气锅炉。并对厂区和宿舍进行集中供热改造,每年节煤7000吨。企业还配置了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污水零排放。
从一进厂就在这片土地上打拼,高建忠对这里充满了感情。“现在,1200亩的九峰山生态酿酒文化产业园植被覆盖率达到93.2%以上,包含文化广场、桃园酒庄以及水系等版块,成为骆驼酒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亮点。”他表示,九峰山生态酿酒文化产业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也首开国内酿酒行业之先河。
近年来,骆驼酒业更是把绿色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绿色生态花园式工厂,为企业绿色生态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绿色工厂追求绿色发展。内蒙古骆驼酒业与获得有机认证的包头北辰有机红粮种植基地合作,经过5年有机土地转化,1年有机红粮种植,1年有机清香型白酒制造加工,最终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成为国内清香型有机酒“第一酿”。2020年骆驼酒业首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第二年再获认证。
2021年,高建忠对酿酒文化产业园桃园酒庄内部进行了装修,新增15个蒙古包,完善了多项功能。如今的九峰山生态酿酒园区与土右旗农博园、敕勒川博物馆、美岱召、七彩大地等连网成线,与大雁滩遥相呼应,不仅提高了品牌美誉度、促进白酒销售,还为绿色生态旅游发展、商务业务拓展做好了铺陈。
现在,九峰山生态酿酒文化产业园不仅成为周边居民假日游览的好去处,还吸引了各地经销商慕名前来参观。
锲而不舍,砥砺向前。历经岁月风华的“金骆驼”仍旧雄心勃勃,正在申报全国“中华老字号”称号。高建忠表示,让“骆驼”品牌永远成为百姓心目中的金牌,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口号,更是骆驼酒业经营的一次升华。“它既是骆驼酒业对消费者的庄严承诺,又是骆驼人对一瓶好酒的永恒追求。‘骆驼人’将传承和发扬‘骆驼’精神,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续写骆驼酒业发展全新篇章。”(文/记者 张海芳 图/记者 黄立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