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成功投入商业化运营。这标志着我国建成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营的核电站,真正打开了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从实验堆迈向商用市场的大门。据悉,来自我市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为该核电站提供“粮食”——核燃料元件,并建成了世界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
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是直径60毫米的球形燃料元件,每个球能发出1.5吨标准煤的热量,从清华大学“实验室”到中核北方“工业规模生产”,该元件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先进核燃料元件研制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走在前沿的跨越。回首这条生产线的诞生历程,其中饱含了中核北方践行“强核强国,造福人类”初心使命的信心和决心,饱含了中核北方职工的执着坚守。
2013年3月,生产线在中核北方开工建设;2015年8月,生产线完成工艺鉴定,实现全线打通;2016年3月,生产线取得投料批准书,同年8月,成功制备出首批燃料元件,完成产品合格性鉴定;2017年7月17日,第20万个球形燃料元件下线,标志着生产线达产达标,步入稳定生产;2021年1月9日,世界首批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从中核北方发往山东荣成石岛湾;2021年12月20日,首批高温气冷堆核电燃料元件发出第一度电……
在这条技术领先的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的建设、调试、运行过程中,中核北方解决了能够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各种各类技术难题,并与生产线建设同步完成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项目。生产线建设的十余年间,该公司建立了一套独有的技术、质量、安全和环保体系,稳定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骨干队伍。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包头创建,六十五年来,几代人不懈奋斗,用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确保我国核工业“粮仓”丰饶富足,助推我国核事业不断向前。
高温气冷堆因其固有安全性好、发电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突出优势,在发电、热电汽联产及高温工艺热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首个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装机容量20万千瓦,于2012年底在山东荣成开工建设。(记者 郭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