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承接创新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就业等平台职能。多年来,一直以“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服务原则,点对点,主动倾听企业诉求,协调对接有关部门,用心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接地气的举措,实打实地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用心用情助推企业发展壮大,让更多企业家感受到留创园的“温度”。
11月20日,记者来到园区一家企业——立物(内蒙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巧遇到刚从厂区归来的公司董事长许多,他告诉记者:“我们今年共研制了三台机器人,一台进驻光伏电站做耐久性测试已有一个月了,其余两台正根据测试反馈情况时时改进,力争明年年初具备量产条件。届时,将会根据客户的需求逐步提高产量,最终实现年产500台、产值达到5个亿的奋斗目标。”
这家专门提供光伏运维全场景机器人解决方案的高技术公司,去年年底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今年4月正式入驻留创园,10月,研制出三台机器人,高效生产的背后离不开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工作专班的默默付出,离不开留创园一站式孵化服务,让企业全身心抓生产。
“目前,进场实战演练的机器人在清洁、巡检方面显现出多个亮点。”说到自家研制的机器人,许多打开话匣子,“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我们的机器人通过独特的仿形跨越式结构设计,在对光伏面板清扫的同时能够对光伏组件正反面进行实时巡检,而且,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设定清洁次数,大大提高清洁度;它适应性强,盐碱地、草地、沙地、戈壁都能进场作业;它是按车规级标准制造的,专用于恶劣复杂场景,稳定性强,一旦出现问题,它会自动‘跑’回来。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机器人单日的清洁巡检能力是10兆瓦/台,一个100兆瓦的光伏场站,一台机器人10天就能巡检完毕。而且,它还是一个移动的‘哨兵’,可为客户节约不少安装监控的费用。”
“自2023年12月签约,到入驻留创园办公,再到今年6月,拥有自己的厂区,让我体验到经开区高效办事的速度。而且,留创园多次组织开展培训及科普活动,为企业规划及发展提供专业性的指导;针对企业行业性质,园区及时推送相关政策文件,辅导企业进行政策性申报;当企业有诉求时,又会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实打实的暖心之举,让内蒙古圆速蒙泰智能氢电商用车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蒋恒学赞不绝口。
圆速蒙泰是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零碳智能商用车整车研发制造企业,核心业务为氢能及纯电重型商用车设计、研发、制造+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服务,已与全国多家大型煤炭开采、运销集团及相关方达成共识,打通了风、光、氢、储、车及智能无人驾驶交通大物流建设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即将打造为“碳中和”氢能智能领域技术和人才聚集型企业。
目前,该公司厂区的研发车间、展厅已完工,生产车间内所用设备全部采购完成,将于12月底前安装完毕,明年,将开启一期专用车的生产,大刀阔斧抓生产促产能,力争分两期实现各类新能源商用车产能50000台/年。
为筑好“凤凰巢”,让企业更好地干事创业,今年以来,留创园出台了《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入驻管理办法(试行)》《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入驻流程》,进一步规范企业入驻流程;打造“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科技集聚区科创服务卫星岛,建设企业共享展厅、共享成果展示屏,改造升级共享公共服务空间,不断营造“蒙科聚”创新氛围;获评2024年度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优秀)等级,获批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资格,成功备案为呼和浩特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服务团队逐步壮大,服务能力节节攀升。
枝繁巢暖引“凤”来。今年到目前为止,园区已落地的科技类企业及项目17个,意向入驻在谈项目11个,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环保科技、智慧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为经开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提供强有力支撑。(记者 宋向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