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时政
  • 发改动态
  • 产教融合
  • 营商环境
  • 信用赋能
  • 中宏智库
  • 金融瞭望
  • 亮丽内蒙古
  • 盟市之窗
  • 企业园区
  • 数字经济
  • 能源生态
  • 一带一路
  • 文旅空间
logo 数字经济
  • 中宏网内蒙古首页 >
  • 数字经济 >
  • 正文

内蒙古大河湾:智能科技赋能黑土地农业生产迈向智慧化

2022-11-14 09:43:4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初冬的黑土地上,秋收的喧嚣逐渐散去。位于内蒙古扎兰屯市的中科院“黑土粮仓”先导专项大河湾示范区内,造型酷炫的无人化智能农机来回穿梭,它们正对秋收后的土地进行耙地等整地作业。

  “与传统农机相比,新一代智能农机更像计算机、手机、农机结合的综合体,6-8个人就能完成10000亩地的耕种。”坐在一公里外的指挥中心操作台前,中科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陈海华观察着智能农机的一举一动。

  据陈海华介绍,智能农机装备通过与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土壤能谱分析仪等设备联动,将采集的数据及时汇总到指挥中心,后台通过分析建模作出智能决策,为黑土地建立电子档案,实施保护性耕作。

微信图片_20221114094155.jpg

中科院计算所的工作人员正在启动新一代无人化智能农机。新华社记者 邹俭朴 摄

  大河湾示范区所处的大兴安岭东南麓区,坡岗地多,风蚀水蚀严重。近年来,黑土耕地的腐质层变薄,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平均减少10厘米至15厘米,暗棕壤减少15厘米至20厘米,有机质由每公斤68.6克降低到每公斤43.34克,地表砾石含量却较30年前增加近20倍。用好、养好这片黑土地,实施保护性耕作迫在眉睫。

  据了解,2021年7月,中科院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与中科院计算所深度合作,将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保护性耕作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融合,开展黑土地智能化农机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应用研究现代农业新模式。

  “我们正在摸索一条既不降低综合效益,还能保护黑土地的模式。”中科院计算所正高级工程师张玉成说,未来5年内,大河湾示范区计划推动3万亩核心示范区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综合效益提升10%以上,5000亩新能源智能农机作业示范区人力投入减少50%以上。

  “在保障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提质、增量的前提下,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未来将服务内蒙古东部的四个盟市乃至东北地区。”张玉成说。

2.jpg

大河湾示范区的无人测土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邹俭朴 摄

  “农事作业的智慧化进程是大势所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张佳宝告诉记者,大河湾示范区正是通过理念上的创新,逐步来实现绿色生产、智慧化生产、规模化生产。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启动一年多来,中科院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开展科技攻关与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已打造7个万亩级示范区,形成主推技术41项,示范推广面积累计约1.7亿亩。(记者 邹俭朴)

编辑:张飞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相关推荐

  •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发展改革委:培优营商环境 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优化商务领域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 走访问需求 共谋新发展
  • 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一站式”监管 护航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884号-1

Copyright © 1998-201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