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种植
今年以来,乌拉特前旗锚定建设农业强旗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力以赴落实好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夯实耕地基础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乌拉特前旗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全面推行“三打破、五统一、一重新”模式,去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今年持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学习运用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14种模式”,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等有机结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1.3万亩、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8.8万亩,进一步夯实农畜产品特别是粮食稳产保供基础,提升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订单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水平。
去年,乌拉特前旗完成粮食作物播种199万亩,产量突破32亿斤,实现“十二连丰”;试验推广“小麦套种辣椒”新种植模式,亩均增收2000元。今年,乌拉特前旗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耕地保护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探索应用更多“粮食不减产、效益能提升、农民有钱赚”的新种植技术和模式,完成粮食种植160万亩以上。
抓好单产提升关键。乌拉特前旗紧紧围绕“再造一个河套”目标,牵住单产提升工程这个“牛鼻子”。去年新安镇向日葵单产创全区纪录,大佘太镇、苏独仑镇玉米单产分获全区第二、第三名。今年,该旗坚持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目标,以主要优势作物主产区为重点,以“科技兴农”为支撑,与中国科学院、华南农大、华中农大等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自动耕种、密植高产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高质量玉米产业基地20万亩,示范带动全旗农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推动科技创新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锚定种业振兴。去年,乌拉特前旗依托乌梁素海南岸、西岸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开展玉米和葫芦品比试验、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打籽葫芦良种筛选试验等,选育推广打籽葫芦“禾兴一号、二号”、小麦“巴麦13号”等新品种。今年,乌拉特前旗将持续抓好种业振兴,深入实施优质种源保护利用、耐盐碱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支持制种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繁育推广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优良新品种,不断提高种子质量,促进“改地适种”“改种适地”“改产适地”融合发展。
发动好龙头企业引擎。近年来,乌拉特前旗通过精准招商引资、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等举措,培育引进佘太酒业、朔河禾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4家,天衡制药通过“蒙”字标认证,昌兴达、丰达源等3家企业的昭君红有机枸杞原浆、五谷杂粮谷米等23款产品获得“天赋河套”品牌授权,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初步实现“粮变粉”“果变汁”“药材变药品”。今年,该旗将持续完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有机粮仓”“肉库”“菜篮”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建设辣椒深加工、预制菜加工等产业园,由卖原字号产品向卖品牌产品转变,让好东西全部卖上好价钱,推动现代农牧业产业持续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实现产品增值、产业增效。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围绕“一环两带”布局,大力实施蒙牛集团现代有机高端奶、白彦花镇塔汗其嘎查特色林果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程,抓龙头、强链条、聚集群,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去年,全旗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9170元,增长18.6%,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乌拉特前旗新建大佘太镇10万亩辣椒、先锋镇盐碱地综合利用等6个示范园区,完成乌梁素海南岸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展厅、明安镇万亩黄芪地标产业园等9个园区改造提升工程,让示范园区在推广现代农业、发展现代产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黄景莲/文 通讯员 王泽浩/图)
原标题:前旗:加快农业强旗建设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