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治区民政厅将婚俗改革工作纳入社会治理大格局,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支撑、提升服务水平,多渠道、多维度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婚俗文化,全力推进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以点带面,推进婚俗改革工作纵深发展。紧抓民政部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机遇,推动包头市青山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赤峰市红山区先后纳入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其中,包头市青山区以“打造婚俗改革产业(婚姻文化产业创意)园”为目标,为全区婚俗改革试点树立了样板工程;赤峰市红山区形成了以汉族婚俗礼仪为主体、蒙古族等民族婚俗礼仪并行的特有婚俗文化。在成功创建3个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8个自治区级试点,1个盟市级试点。其中,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打造“花园式”婚姻登记场所,让新婚年轻人体验公园式婚姻登记和极具神圣感的颁证仪式,体验沉浸式婚俗变革、家风家训传承等。加强保障,助推婚姻登记服务提升品质。开拓利用自治区福彩公益金支持婚俗改革试点地区机构建设,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本级福彩公益金资金管理办法》,每年从本级公益金中列支资金600万元,专项用于婚俗改革和婚姻登记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及购买服务。近年来,自治区累计下拨婚俗改革工作专项经费1016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区婚姻登记机关建设等工作,婚姻登记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婚姻登记机关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以改促创,构建新型婚俗改革工作思路。强化党委引领、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婚俗改革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婚俗改革理论研究,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成立婚俗改革专家库,建立婚俗改革咨询机制,通过深层次调研交流,形成了一批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型婚育观的基本内涵及婚俗改革实践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婚俗改革试点为例》获2022年度民政部课题研究二等奖。指导各婚俗改革实验区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与婚俗治理有效结合,总结提炼经验做法,不断加强婚俗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在婚俗改革实验区辐射带动下,全区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丰富婚俗改革实践活动,推动移风易俗、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促进家庭和谐关系等实现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