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2月3日电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革。曾经,企业群众办事需多地奔波、折返跑,耗时费力。如今,“全区通办”举措实施后,正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掀起一场政务服务革命。该措施不仅解决了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痛点,更以人性化的设计、高效的服务,让政务服务触手可及,为群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异地办事难题何解?
过去,企业群众在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时,常常面临“多地跑”“折返跑”的困境。这些难点问题,不仅耗费了群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内蒙古自治区政务一体化平台服务能力,提升数据共享支撑能力,旨在实现全区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的异地代收材料、网上定向流转。
这一创新举措的出台,源于对群众需求的深刻洞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异地办事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办理频次高。然而,传统的政务服务方式往往受制于地域限制,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异地办事需求。因此,“全区通办”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高效便捷。
锡林浩特率先垂范
在全区范围内,锡林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率先垂范,积极推动“全区通办”工作的落地实施。该中心设置了专门的“全区通办”收件窗口,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文件要求,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参加线下“全区通办”视频培训会议。通过培训,相关部门对“全区通办”的政策背景、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后续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锡林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还依托自治区“综合一窗受理”系统中的“全区通办”功能,实现了全区政务服务大厅异地代收材料、网上定向流转。这一功能的实现,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企业和群众可以在任何地方的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通过横向纵向连贯畅通,实现了“一次提交、一窗代办、全区通办”,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了确保“全区通办”工作的顺利开展,锡林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还加强了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针对窗口工作人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
“全区通办”的实践案例
2024年4月12日,锡林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全区通办”窗口收到了一个特殊办件。赵先生曾在锡林浩特市经营了一家大妈手擀面馆,但因个人原因饭店停业,返回了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然而,他的营业执照一直未进行注销。近期,赵先生通过媒体平台了解到异地也可以注销营业执照后,便来到了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政务服务大厅“全区通办”窗口申请异地注销个体营业执照。
让赵先生惊喜的是,锡林浩特市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在接到办件后,第一时间完成了业务接收并流转至审批部门。在半日内,审批结果便反馈至了申请地政务服务大厅。赵先生感慨地说:“以前,注销营业执照需要回到锡林浩特市办理,非常麻烦。现在有了‘全区通办’,我在家门口就能把事情办好,真是太方便了!”
赵先生的故事,只是“全区通办”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截至9月底,锡林浩特市公安、税务、人社、医保等部门共办理“全区通办”业务15387件。这些业务的顺利办理,不仅为群众节约了异地办事的成本,更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全区通办”办出满满的获得感
“全区通办”工作的成功实施,得益于政务一体化平台的强大支撑和数据共享能力的提升。通过信息系统流转、异地代收代办等方式,政务服务中心为办事群众提供了医保、人社、公积金、残联等重点民生领域服务事项的无差别、同标准、便利、快捷的服务。这一创新举措的推出,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两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更切实打破了办理限制,拓宽了通办范围。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区通办”业务的知晓率,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政府网站等平台第一时间公布了“全区通办”事项清单。同时,还加强了“全区通办”的宣传力度,持续更新线下“全区通办”事项内容。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更多的企业和群众了解到了“全区通办”的便利性和高效性,进一步推动了政务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下一步,锡林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将继续加强“全区通办”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功能和服务流程。同时,还将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监督考核力度,确保工作落地落实。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锡林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将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盖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