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2月5日电 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潮中,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不断推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为自治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立章建制,依规行事,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从2021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立法审查中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工作规则》《服务保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十条举措》等相关法规,全面推行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编制《内蒙古自治区行业执法文书案卷示范文本》,会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大大提升了执法效果,让各类执法行为更有温度、更富人性化,同时提高了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2023年行政执法资格认证累计达5284人。实践证明,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不仅让营商环境更加规范,还深受各类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客商的欢迎。
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质量。营造优良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改进,是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保障。202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提出实施“加减乘除”,保障了各项工作效率和效果。“加法”:多窗口接受投诉,多平台解决问题、多渠道提供服务,多举措迭加,让服务及时到位;“减法”:权力运行事项减至最低限度,“清单”制让客户一目了然;“乘法”:惠企便民面向最基层,服务到家,讲效率;“除法”:能拆除的壁垒一律拆除,梳理规范各类文件,办事更加便捷、程序更为简捷。“加、减、乘、除”法的科学运转,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各路宾客纷纷点赞。
充分利用新科技,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让新科技更好地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把“互联网+”“一网通办”“立等可取”等承诺真正落实到每一档办事程序中。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根据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形势,在随时更新设备的基础上,做好人员培训,先后出台《信息自查落实办法》《数据共享交换共享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规范行为的文件,让“高速路”“防火墙”“新矩阵”等新型技术安全运行、科学运行,切实保障了客户“只跑一次”“少跑腿”“免证办”的享用效果。以“反映问题”窗口为例,到2023年11月底,共收到问题161件,已办结137件,累计为企业清欠账款并挽回经济损失5.5亿元。整个司法厅系统的办事效率,办事效果受到各方面的肯定和赞扬,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内蒙古自治区整体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