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统一部署,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要求,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聚焦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服务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发展纾难解困,扎实推进“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推动各项工作快起来、跑起来。
重点项目环评审批跑出“加速度”。扎实开展环评审批服务月活动,对环境影响较轻的662个项目依法依规予以豁免环评管理。严格落实快审快办二十条措施,压缩审批时限,项目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紧盯“六大产业”,为延链补链、盘活矿产资源等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法定公示期内同步开展技术评估与审核,如托县金达威生物制药产品升级改造项目和武川后卜子年开采300万吨铁矿项目,15日公示期结束后“零工作日”批复。截至目前,全市1050个重点项目已办结941个,办结率89.6%,涉及投资额5222.74亿元。
硬核举措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推行“不见面”审批,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全程网办、掌上办事项清单,其中全程网办事项数量达707项,占市本级事项总量56.6%;820项事项实现掌上查询、掌上办理。在蒙速办App上线“小事智办专区”,将民生类服务事项分为出生、入学、就业、生活、救助、养老六大类,整合接入各类应用26项。开辟呼和浩特市生活缴费专区功能,整合供水、供热、燃气等应用10项。1—2月份,全市通过互联网端累计受理业务12.1万件,同比增加332.1%,办结率92.2%。推行“免证办”模式,编制涵盖1193项政务数据的共享责任清单,梳理公布“免证办”事项941项,营业执照、不动产证等130类高频证照实现免于提交。梳理并公布132项容缺受理、信用审批事项清单,有效解决材料不便准备的问题。推行“帮办代办”精准服务,我市7个开发区目前均设置“帮办代办”服务点(站),组建“帮办代办”队伍,打通项目落地园区“最后一公里”。截至2月底,全市各类开发区共为100余个项目提供了“帮办代办”服务,涉及大数据、物流、旅游和装备制造等产业。1—2月份,全市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跑腿、指导、协调等帮办服务1200余次。
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截至2月底,全市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达35.16万户,其中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22.22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3658户,同比增长49.98%。截至目前,“证照分离”改革惠及新登记市场主体5.46万户,实行告知承诺2.31万件,直接取消审批4.03万件,优化准入服务18.1万件。推行开办“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通过智能登记审批功能,目前办理设立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3074户。
推进民营企业欠款清偿优化营商环境。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机制,推动民企欠款清偿进度,要求各相关单位和旗县区无分歧账款3月底前一律清偿到位,2023年以前形成的有分歧账款4月底前全部清偿到位。截至2月底,全市拖欠民营企业账款4.62亿元,按照行政级次分:市本级0.22亿元,旗县区4.4亿元;按照分歧情况分:无分歧账款3.01亿元,有分歧账款1.61亿元。截至目前,已清偿及核销无分歧账款0.85亿元。
全力促就业保民生助力“宜业”城市建设。截至2月底,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2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0.34%。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38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67人。实现大学生留呼就业创业549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21.98万人。截至目前,全市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31场,共提供就业岗位5.4万个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600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引才方式,赴武汉、西安区外高校组织参加专场招聘会,共提供博士、硕士等优质岗位583个,职位94种,来自武汉、西安两地18所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67人。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87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