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3月25日电 包头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标准服务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以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为主线,为创新主体提供集商标业务受理、知识产权公证、专利代办、精准帮扶、普法宣传、维权服务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全链条综合服务。
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塑造便民窗口。打造便捷高效、暖心贴心的商标业务受理、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窗口,实行“窗口+电话+邮箱”多渠道服务模式,推行“不见面”预审制度,创新提升业务办理便利化水平,做到让企业“少跑腿”。截至目前,累计受理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和专利公证等咨询1299人次,商标注册申请146件,后续业务申请76件,质押申请1件,办理知识产权公证事项193件。凭借优质服务荣获“服务标兵满意窗口”称号。
二是设立代办站点,拓宽服务维度。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呼和浩特代办处建立专利代办工作站,签订专利代办工作站建站协议,开通专利电子申请注册、专利网上缴费、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等15项业务。累计接受业务咨询79人次,协助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申请、专利登记簿副本申请、专利缴费等业务17件。
三是深入企业问计,精准排忧解难。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深入北方稀土、金力永磁、天和磁材等多家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通过“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就知识产权专利布局、商业秘密保护、维权保护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并针对企业在专利挖掘、商标申请、知识产权布局和知识产权维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帮扶,疏通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方面的堵点、卡点,激活专利转化运用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厚植知产理念。举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培训班,吸引知识产权领域工作人员、执法骨干和140家企业代表共计530人次参与。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入校园活动,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50份,助力知识产权从娃娃抓起。在全国稀土新材料及应用等大型展会期间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发放宣传材料600份,并指导20家参展企业自查自纠,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