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5月18日电(记者 张丽)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最强的吸引力、最大的竞争力,最“硬”的软实力。面向“十四五”,包头市以“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为主攻方向,确定了打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的宏伟目标。无疑,营商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角斗场”。包头市以打造“包你满意”的城市营商环境品牌为战略之举,举全市之力抓最少最好最快最优的营商环境建设。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这条赛道内,从昆都仑区到石拐区,从土右旗到达茂旗,从白云矿区到稀土高新区,各旗区争当急先锋,勇当生力军,为“包你满意”的城市营商环境品牌不断增添生动注解,持续开展有益探索。
石拐区以优化服务为抓手,以市场主体感受和诉求为导向,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服务最好、速度最快”的一流营商环境,以优质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群众,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四“新”举措 打出组合拳
建立政务服务新模式。石拐区政务大厅立标“最优”“最便”“最快”,自2月21日起实行“5+2”服务无休日办事工作机制,解决企业群众正常工作日不能来办事、休息日无处可办事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企业登记等业务全程电子化,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全程网办”,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一份办事指南、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全面提升办事效率。全面推行代办帮办业务,组建“帮您办”队伍,根据企业群众需求,按阶段环节或全过程实行代办帮办,极大地方便了办事企业和群众。
推出惠企便民新举措。简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流程,取消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施工图审查,实行抽查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实施。推行施工许可采取告知承诺制办理,用勘察设计质量承诺书代替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事项全程电子化办理,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发证,并实现电子证照功能。建设工程验收推行“跨部门、跨行业、共享数据、共享信息”联合验收新模式。
构建沟通联络新渠道。由区工商联牵头,在全市率先打造“民营企业之家”,按照“三有一同时”的工作原则,即:办事有歇脚处,遇困难有反映地,反映问题有倾听人,问题反映同时有部门及时跟进、解决、反馈,让民营企业家有话回家说、有事回家办。搭建了自治区第一座政府与民营企业“连心桥”,每周三区领导坐客“民营企业之家”,定期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编制“民营企业之声”和问题交办单,推动企业快速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政府及时了解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所思所想,为建立“有为”政府做坚实铺垫。
推动基层服务出新招。坚持党建引领,利用苏木镇、街道党建联盟优势资源,积极联合辖区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搭建“联系服务个体工商户企业群”,随时随地帮群众纾困解难。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定期座谈、随机访谈等形式,邀请社区党员骨干、辖区企业代表以及“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让人民群众当“考官”。深入开展“我帮你,进行时”活动,换位思考,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用情用心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基层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一窗受理”的综合服务窗口,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推动下放事项一次性办理,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零距离”“家门口”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创优服务 金融+法律双管齐下
“真金白银”服务企业。成立基金规模为10亿元的包头市首支创新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设立项目子基金、母基金直投和FOF基金方式进行投资,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防范风险、滚动发展”的原则进行规范化投资管理,重点支持科创成果转化、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服务、生物制药及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为落户石拐区的优质产业、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有效解决初创企业、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法律服务公平透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三大平台融合,第一时间回应全区企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发展的法律服务需求。扩大法律援助受众面,对农民工通过正常合理渠道讨要工资、工伤赔偿等案件实现应援尽援,助力农民工便捷高效维权。组建律师法律服务团队,在全市率先开展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全面保障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组织专业律师服务团队,强化对规范性文件、合同等进行合法性审查,重点关注民营企业发展领域,清理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有关文件,及时纠正有悖于保护民营经济的内容,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平安+监督执纪 护航营商环境建设
“五个一”举措打造平安石拐。区公安系统选配精干警力,每周进行一次涉企案件梳理,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加快案事件办理进度,尽全力挽回或者降低企业经济损失和其他利益影响。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积极帮助企业查找漏洞,排除安全隐患,创造安全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每月开展一次法律宣传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援助。每季度举办一次警民恳谈会,倾听企业诉求和心声,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办实事、争实效。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提高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做企业坚强后盾。在亚新隆顺公司建立自治区首家“警企服务站”,为园区企业打造“三零服务”,即对涉企刑事、治安案件接警“零时差”、打击“零容忍”、服务“领差距”。
监督执纪有保障。专班化攻坚,提升政商关系“链接度”。将进一步加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执纪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创新构建“企业+领导”“一对一”反映的信访体系,对企业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等问题及时收集汇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改落实,大力提升服务企业质效。体系化推进,提升政商关系“加速度”。率先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三务公开+”再监督平台线上监督范围,在综合监督平台接入“包头市工程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全区所有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各环节的线上监督。张贴“优化营商环境举报平台二维码”,广泛受理涉及行政审批、乱摊费用等方面的投诉举报,开设“绿色通道”,优先处置、快查快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制度化激励,提升政商关系“和合度”,明确负面清单,划出优化营商环境的行为底线。建立党员干部容错机制,对党员干部在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过程中出现的“探索性失误”情形进行详举的同时,对受处理的干部进行回访教育,督促其从“有错干部”向“有为干部”转变,切实以正向激励为负责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