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5月25日电(记者 张丽)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最强的吸引力、最大的竞争力,最“硬”的软实力。面向“十四五”,包头市以“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为主攻方向,确定了打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的宏伟目标。无疑,营商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角斗场”。包头市以打造“包你满意”的城市营商环境品牌为战略之举,举全市之力抓最少最好最快最优的营商环境建设。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这条赛道内,从昆都仑区到石拐区,从土右旗到达茂旗,从白云矿区到稀土高新区,各旗区争当急先锋,勇当生力军,为“包你满意”的城市营商环境品牌不断增添生动注解,持续开展有益探索。
近年来,昆都仑区(下称昆区)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围绕三个“聚焦”,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四基地三区”发展定位、聚焦企业群众关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一号工程”,强化全面赋能、全程服务、全方位保障,以“办事方便”激发机制活力,打造高效政务服务环境;以“法治良好”提升营商生态,打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以“竞争力强”助力企业发展,打造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以“生态宜居”厚植营商沃土,打造舒适城市人居环境,从而着力打造“少好快”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有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昆区在包头市当好排头兵、争做先行者、建设示范区、打造驱动器。
以“办事方便”激发机制活力,打造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通过实施包括权力结构再造、机构职能再造、审批流程再造在内的“三个再造”,将行政审批权由物理式集中向化学式整合转变,促使审管分离真正实现。
4月30日,伴随昆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正式挂牌组建,标志着昆区正式进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行政审批改革新阶段,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创新窗口服务运行机制,推行审批事项容缺受理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办等方式,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建立“5+2无休日”“窗口无否决权”等服务机制,着力解决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随意退件”等“中梗阻”问题,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开展“六减两优”改革,围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减证明、减中介、优流程、优服务,对23个部门268项依申请权力事项进行精简,整体精简幅度达到38.62%,有效提升了行政审批效能,同时梳理形成“我要办”108项套餐服务并在网上公布,切实打造最省最少最快最好的营商环境“昆区样板”。
扎实推进“一窗式”综合受理,梳理形成涉及18家单位的139项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式”综合受理窗口服务事项目录,在市民大厅按照投资及社会事务、商事登记、医疗保障等领域划分窗口,变“企业群众窗外跑”为“工作人员窗内跑”,切实提升窗口工作效率和综合服务能力。
打造24小时服务专区,在市民大厅引入网上自助服务设备,与自治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群众可不受时间限制地通过自助设备进行事项信息查询、事项办理、办理进度查询、网上投诉咨询等服务。政银合作助力帮办代办,在市民大厅引入5家银行,提供企业设立登记全流程咨询引导、帮办代办服务,开通企业注册“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工业项目服务专区”“企业开办专区”职能,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广使用包头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目前560项网上可办政务服务事项办结27136件,办件数位居全市前列;积极推广使用“蒙速办APP”,截至目前该区注册42555人,居全市前列。
健全完善评价机制,在三级实体大厅增设60个评价器,健全“好差评”评价体系,累计评价40592次,居全市首位;同时充分发挥政务服务投诉监督热线职能,注重评价、监督结果运用,企业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评价、政府部门及时改进的良性互动局面初步形成。
以“法治良好”提升营商生态,打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
昆区树立“先服务后执法”理念,坚持以服务指导为主,引导当事人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整章建制、堵塞漏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努力实现从“刚性化执法”向“人性化服务”的转变;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配发智能“法务通”、执法记录仪,切实形成了“变执法为服务”的良好效应。
开展信用监管双向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鼓励各行业领域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在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服务、便民惠企等应用场景实现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开放。截至目前,该区信用信息归集总数83231条。
成立包头市首家劳动争议诉调工作室,通过委派调解或委托调解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劳动争议案件分流至工作室进行调解,通过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赋予其强制执行力,有效提高纠纷调处效率、缩短纠纷解决时间,截至目前已接受委派调解20余件。
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入驻园区200余家企业及职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成立司法辅助中心,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诉前解纷工作。编制法制服务“微手册”,整合各阶段诉讼服务告知内容,编制自治区范围内首家智慧化“一站式”便民服务宝典——《昆法诉讼宝典》,以通俗化的语言予以释明,实现诉讼服务智慧化。
以“竞争力强”助力企业发展,打造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取消企业设立登记、申领发票环节所有行政收费,企业开办印章刻制、税控设备、发票邮寄“三费全免”,申请材料审批要件复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证照工本费用全免。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全面推广自治区“蒙畅开”登记系统,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实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简易注销办理环节简化为1个;推进社保登记与企业设立登记信息一网受理、一步办结,逐步实现“零见面”审批,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
政策红利“应享尽享”,梳理汇编中央、自治区、市级对应部门和区本级出台的政府补贴、政府奖励、资质认定等各项惠企政策,在市民大厅设立的“政策兑现窗口”,由专职人员提供政策导办帮办、进度查询、政策解读等服务,打通惠企政策从部门到企业的绿色通道。
建立园区“3+1”集成式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同标准、无差别的审批服务,形成项目审批一张网、审批服务标准化、套餐服务集成化模式,扎实推进园区项目建设良好局面,截至目前,2021年园区1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手续办结率95%。创新方式理念灵活招商,围绕“四基地三区”发展定位,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和行业20强龙头企业,细化包钢产业配套、钢铁深加工产业等22个招商组,实施“四个一”专班动态跟踪管理机制(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名科级责任领导、一名项目联络员),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以“生态宜居”厚植营商沃土,打造舒适城市人居环境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根本,充分运用无人机空中巡航、电视机器人地下管网排查等手段,实现路政科技化;结合城市双修和城市更新,实施78个老旧小区整体改造,打造20处钢结构雕塑、新材料铺装的道路节点小微景观和10处街角节亮化景观,提升城市品质;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推动城市管理常态长效,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
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简化程序、限期办结等举措,整合输流程,为供水、供电、供热、燃气、排水等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用电、用气、用热报装流程,提供“零上门、零审批、零成本”服务。
积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切实加大科技创新资金用于普惠型科技创新力度,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自治区级众创空间1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自治区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1家,拥有自治区级院士工作站9家,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各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9家,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众创空间和包头市青年创业园被自治区科技厅绩效评价为“优秀”众创空间。
建设7000平米市民文化中心项目,拟以“公益+市场”模式进行招商,投资建设科技体验、图书、展览、多功能影剧院、群众文化艺术等功能和以特色文化类消费结合的项目,形成新的区域“打卡地标”与城市文化名片。完善“城市书房”管理,充分利用已建成“城市书屋”资源,与图书阅读机构、专业社团、文化社团的活动结合,为市民提供崭新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动阅读的人文空间,有效优化都市“15分钟文化圈”建设。组织社会文化界读书会、座谈会、沙龙、创意交流会等活动10余场,形成全方位多辐射的“城市书网”,提升城市文化底蕴,促进“书香昆都仑”建设。
落实教育保障各项政策,建立教育系统高层次和紧缺急需教育人才引进机制,简化民办学校审批程序,10个工作日办结;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入学政策,义务阶段入学按照家长及学生意愿满足需求实现“阳光分班”,中考不受户籍、学籍年限限制享受分招政策及最高加分(20分)政策。
打造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争取上级资金850万元,已建成并运营15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进一步争取自治区级资金500万元,再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4处;2021年初率先在全市备案第一家“嵌入式”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在居家和社区之间形成有效的服务传递和服务闭环的需求。
下一步,昆区将突出重点、聚焦关键,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姿态,拿出硬招实招,尽快补齐短板、堵塞漏洞,以最大的力度、最严肃的态度、最快的速度推动昆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根本好转,切实以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筑牢城市竞争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