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认真落实市委政法委工作要求,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为切入点,以推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为落脚点,助力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健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服务响应机制,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积极探索乌海智慧治理新模式,着力构建服务优、程序简、速度快的‘一刻钟服务响应圈’,让群众‘近’享幸福美好生活。”近日,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主任杨振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杨振华介绍,目前,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已建成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构建起覆盖全市3个区、20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289家行政企事业单位,链接共享46个业务系统的指挥调度服务体系,实行社会治理案卷“一个口径受理、实时分流转办、全要素监督指挥”,推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以来,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通过各渠道共受理案卷78.49万件,办结率达98.74%。整合全市41部非紧急服务热线和22个网络受理渠道,由乌海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号接听、一号响应、一号服务”,建立12345民情民意受理平台和110报警平台“两线”联动模式,市民只需记住12345和110两个号码,就能在市域内获得全方位服务。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综合平台,打造了“民需我应”社会化便民服务系统,吸纳优质商户1300余家,开通家电维修、家政、代驾、保洁等22个生活服务项目,形成“群众多渠道点单,平台一口径派单,商家第一时间接单”的综合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累计提供服务12.4万余次,打造乌海“心灵通”社会心理服务品牌,开通线上24小时心理专家一对一援助服务,为社会治理筑牢“心”防线。今年以来,累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343次,开展专家一对一心理疏导25场,服务满意度达100%。
杨振华说,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积极推动“智安小区”建设,确定全市11个小区为首批试点,依托智能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智慧用电用水、高空抛物检测、垃圾分类警示、防火识别等措施,形成智安小区(社区)建设、管理、运行新形态。汇聚175个党政部门及行业调解组织、815名人民调解员,建立“乌解无纷”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平台(ODR),打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数据壁垒和信息渠道,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自运行以来,成功调处980起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4.18%。在全市整合划分786个线上线下统一的网格,实行“一格一长一警一专多兼”管理模式,网格员利用“网格通”手机终端、数据采集App等智能化手段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今年以来,全市网格员入户走访6万余次,巡查发现问题19.8万件,已办结19.5万件,办结率为98.48%,真正实现“未诉先办”解民忧、“主动治理”暖民心。
杨振华表示,下一步,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将依托“城市大脑”项目,全力打造“一刻钟服务响应圈”智能应用系统,以现有“民需我应”社会化便民服务为基础,融合“一刻钟服务响应”模块,构建快捷高效便民服务链,全面提升服务响应处置速度和群众满意率,让一刻钟社区生活圈更加便利、更有效能。(记者 黄建飞)
原标题:让群众“近”享幸福美好生活——访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主任杨振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