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7月19日电 乌海市以数据赋能推进人社公共服务向街道社区延伸、与社区基层治理互融互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人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20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常住人口55.81万,户籍人口43.6万,城镇化率95.88%,是国内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乌海市人社局按照人社部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要求,紧紧抓住乌海市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自治区级新型智慧城市的有利契机,以街道社区为依托,以网格员队伍为主体,以民生数据共享为支撑,以精准服务平台为载体,将人社工作与基层治理互融互促一体推进,让人社服务更加精准便捷,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智慧高效。
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造群众身边人社服务品牌
一是建设社区人社服务工作站。在全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人社综合服务窗口,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办公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电子签名板等标准化硬件设备,按照有窗口、有设备、有系统、有人办的标准建成83个村(社区)“人社服务工作站”,梳理群众密切关注且办理频次较高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领域76项公共服务事项委托社区受理办理,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家门口办事。二是推动人社服务自助办。为社区配备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人才e站”服务终端等自助设备,将灵活就业参保登记、就失业登记、社保证明查询打印、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求职登记、岗位推荐等40余项服务事项纳入自助办事清单,方便群众就近自助办理。三是推行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将下沉至社区的服务事项办理要件、办理环节、办结时限等要素进一步规范,打破过去属地经办限制,以“人社业务综合受理平台”为统一入口,将下沉至社区的服务事项纳入“全市通办”。社区收取的办事材料形成电子档案后,推送至相关部门审核,办理结果以微信扫码、短信推送等方式及时反馈,群众可在任意社区无差别办理相关事项。
打破部门信息共享壁垒,搭建数字赋能精准服务平台
一是建立精确到人的民生服务档案。以全市近56万常住人口基本信息为底层数据,与就业核心系统、社保业务系统数据全方位比对分析,将公安、民政、市监、教育、残联、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共享信息叠加,建成了由居民就业、社保、户籍、低保、学历、工商登记等13类民生要素,122个信息项构成的人社民生服务档案,同时向街道社区开放共享,为人社部门精准开展促进就业、参保扩面等工作和社区精细化管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搭建数字赋能精准服务平台。以人社民生服务档案数据为基础,开发上线“人社数字赋能精准服务平台”,平台包括全员人口、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社保卡、资格认证、劳动监察、参保扩面、就业困难8个服务主题,通过各服务主题对不同群体进行数据筛查分析,人社部门精准掌握未就业人员的就业意愿、培训意愿,未参保人员的收入情况、参保意愿,未办理社保卡居民的办卡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委托社区管理人员及网格员以上门帮办、微信沟通、电话回访等方式,精准开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适龄未参保人员参保扩面等工作。同时,还可通过民生服务档案中叠加的教育、民政、残联、退役军人等部门数据信息,精确分析出重点人群政策享受情况,通过免申即享、上门送达等方式,确保人社惠民政策红利最大程度释放。三是动态生成民生服务画像。通过综合分析民生服务档案数据,将每位居民的就业、社保、户籍、教育、低保等多维度信息动态标注,让抽象的数据以图形画像方式生动地展现,让人社部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直观了解社区居民基本信息、服务需求和服务轨迹,实时跟踪、及时跟进为居民提供的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成效。
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多元化共建共享新格局
一是建立人社服务融入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工作机制。依托786名专职网格员队伍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业务咨询、信息采集、政策解读、上门帮代办等人社公共服务,由市域社会治理监督指挥中心对网格员工作开展情况调度管理,并纳入工作绩效考核,有效促进网格员帮办代办人社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开发上线网格员人社工作模块。在网格员使用的“网格通”手机终端中嵌入参保意愿、求职登记、培训意愿、待遇资格认证、上门服务和社区死亡人员上报等功能模块,人社部门将收集整理的居民服务需求和上门采集任务,精确派发至对应网格员,网格员可快速准确定位服务对象开展个性化精细化工作。三是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门送政策、贴心帮代办”的暖心服务。人社部门按照人员分类,委托网格员为社区80岁以上老人、行动不便居民提供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养老待遇查询等上门帮代办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有就业创业需求的群体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提供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服务。网格员在做好上门服务的同时,通过居民扫描APP中集成的人社政策二维码,实现政策精准送达。此外,网格员将采集到的居民死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人社部门及时中断不符合领取条件的社保待遇和就业补贴,避免待遇多发冒领,有效防范基金资金风险。四是推行“人社服务+社区治理”工作模式。居民通过扫描“智慧门牌”二维码,及时获取人社部门常办事项指南和政策解读,享受劳动争议调解、劳动维权和灵活就业等线上服务,实现官方信息“掌上查”、政务服务“掌上办”、全程办事“零跑腿”。网格员通过移动终端扫描智慧门牌“二维码”,即可登记、更新、维护个人信息,实现居民人房信息实时更新、动态掌握,推动社区精细治理迈上新台阶。
利用多源数据比对分析,夯实基金资金风险防控基础
一是及时获取社区采集数据。充分发挥网格员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委托网格员将采集到的居民就失业、生存状态等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上报,人社部门核实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网格员将居民死亡信息采集上报后,人社部门及时核对死亡人员待遇类别、发放状态,按规定中断不符合领取条件的社保待遇和就业补贴,避免待遇多发冒领,有效防范基金资金风险。二是抓好业务经办源头管控。按照标准化受理经办流程,将就业、社保业务经办系统中的244个事项纳入标准化经办流程,强制所有业务必须通过线上“网上办事大厅”和线下“综合受理窗口”两端作为统一入口,实行全业务链条闭环管理。对“非工作时间业务受理”“未经受理直接经办”“一人代多人办理个人业务”“不兼容岗位受理审核”等疑似或违规经办行为数据全日志记录,实时调度跟踪监管,从源头堵塞了业务经办风险漏洞。三是强化事前事后安全监管。畅通公安、民政、卫健、市监等外部数据与人社业务经办数据互联渠道,依托“乌海市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上线人社批量比对和业务经办在线核查功能,采取逐条核验和批量比对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事前事后规则校验,及时开展疑点数据筛查核实。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守牢基础网络数据安全底线
一是建立信息数据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压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在数据交换、对外共享等环节将涉及个人敏感信息脱敏处理,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二是健全数据安全运行监管机制。对数据的获取、分析、研判、预警等环节实行闭环管理,完善事前管审批、事中全留痕、事后可追溯的监管机制,筑牢数据安全防线。三是严格控制数据知悉使用范围。按照最小授权原则,对基层经办和社区管理使用信息系统实行分级授权,并加强数据保密、传输、存储等安全管理,维护好企业及群众权益。四是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网络安全公司,将部署至政务云中心的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完成网络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备案,同时加强日常巡检,确保信息系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