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有这样一群政务服务人
他们众志成城、深情奉献
他们坚守初心、持续接力
用为民情怀编织政务梦想
用实干担当书写奋斗篇章
为全旗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贡献了政务服务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集体
一起来了解他们五年砥砺奋进的故事
中宏网内蒙古1月17日电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自治区、赤峰市和旗委、旗政府正确领导下,阿鲁科尔沁旗政务服务局班子成员带领政务服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秉承“党建引领、务实创新、善作善成、争先进位”工作理念,沉心强基础、用心抓管理、倾心抓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新形象,助力全旗营商环境不断向好发展。
回首五年奋进 展望政务未来
五年·奋进 五年·砥砺
五年来,全局各项工作得到上级认可,曾荣获自治区政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最强党支部示范点、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市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赤峰市第二届“窗口”行业“文明优质服务品牌”、旗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旗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优胜单位、旗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全旗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全区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现场交流会和业务培训会上,阿鲁科尔沁旗作了典型发言和经验分享;在全区“放管服”改革督查中,乡级便民服务中心现场打印办结营业执照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大厅累计收到群众感谢信117封,锦旗35面,12345热线表扬34件。
以时间为轴,回看五年的变化之路
服务职能之变。阿鲁科尔沁旗政务服务局于2019年1月机构改革时挂牌成立,全面接管原政务服务中心及大厅各项工作,下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两个科级事业单位。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截至2023年12月,进驻39家单位1453个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71名,其中进驻专员116名,实行由进驻部门和政务服务局“双重”管理。
服务环境之变。2019年2月,政务服务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总使用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开放面积827平方米。服务区域共有五层,一层为便民服务厅,设有助残代办专区、全程网办专区、涉企银行专区、自助服务专区;二层为办证办事厅,设有政务接待区、自助打印区、应急和便民区、填单和等待区、受理和出件区;三层为后台审批区;四层为机关办公区;五层为图书室和活动室。
服务模式之变。打破原来“摆摊设窗”模式,以统一受理标准、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信息平台、统一人员管理、统一管理机制“五个统一”为抓手,全面推行综窗改革。采取“专区+综窗”布局方式设置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实现政务办事由“多门”向“一门”转变,由“多窗”向“一窗”转变。
服务效率之变。聚焦群众办事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积极转变服务方式,线上线下两端发力,线上重点推动“一网办、掌上办”,线下着力开展“一次办、帮您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好办易办。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拓展“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积极开展有温度、有速度的政务服务。
服务管理之变。围绕现场运行、事项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积分制考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日常考勤、工作纪律、违纪处理等方面进行积分制量化考核,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服务大厅现场标准化管理水平。
服务硬件之变。采用双屏交互技术,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全面配置集PC端、高拍仪、身份证社保卡识别、证照扫码枪、触控评价为一体的“超级柜台”,实现服务“零距离”、沟通“零障碍”。根据业务需要,政务服务大厅窗口配有打印机、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自助打证机(营业执照)等硬件设备。同时设置自助打印服务区,为企业和群众免费提供自助打印服务。
服务体系之变。全面深化旗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向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延伸。加强村级帮办代办规范化服务水平,夯实基层政务服务基础,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服务功能,启动“一对一”结对业务提升帮扶计划,以实现农牧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目标,全面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
服务监督之变。完善投诉监督机制,发挥电子监察、“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2345热线、政务服务“好差评”、纪委陪您办、“码”上监督等监督投诉渠道作用;安装“视讯同屏”系统,每日查看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运行情况;通过阿鲁科尔沁旗纪委监委不定期暗访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务服务日常工作进行监督,持续推进监督评价常态化,倒逼人员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以“三化”为标,再看五年的经验沉淀
“八个一”升级“一次办”。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出“一次办”主题服务事项,以简化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间为核心,探索推行“一个专区、一套专班,一次告知、一套表单,一次流转、一标审批,一次联办、一窗取件”的“八个一”流程再造方法,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积极探索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延伸至苏木乡镇便民服务网点,应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跨层级受理、审办,实现旗乡村三级一次联办。
乡级出证“就近办”。聚焦农牧民办理高频民生事项,围绕旗级审批事项“村乡受理、旗直审批、乡级出证”进行积极探索,针对偏远地区企业群众办事不方便的问题,大力推行“就近办”便民服务,力争做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投入资金购置自助设备,为试点乡镇配备打证机,推广电子证照使用,实现营业执照、家庭农牧场、林业采伐、种子备案等事项在苏木乡镇即可出证,群众办事实现“家门口办”,进一步节约办事跑动成本。
协调联动“居家办”。对全旗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个人事项、法人事项、民生领域、生产经营类、农村牧区高频事项,形成一张总清单加“N张”细化分类清单的“1+N”清单模式。成立审批专班,强化内部协同联动。开展辅导培训,制作服务手册。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宣传专栏、开展抖音政务“云”直播,发放宣传品,举办文艺作品征集,开展“进社区、进集市、进乡村、进文化活动现场”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居家办”服务认可度,提高“居家办”体验感。
做实做优“帮您办”。聚焦项目审批堵点难点,建立“全维度、全流程、全周期”服务模式,从项目手册定制到现场办理,推行“一人一企,全程跟办帮办”,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从立项许可到施工许可,为重点项目定制“帮您办·零基础操作手册”,优化涉企专区设置,提供涉企专属服务,实行优惠政策“免申即享”,通过“蒙企通”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全力提升项目审批质效。
数据共享“免证办”。全面认领电子证照,汇聚证照数据和签章,制作部门(单位)电子签章、电子云章,梳理“免证办”事项,深化数字赋能推出“亮证扫码”服务,办事企业群众可以通过“蒙速办”实现数据授权共享,免提交纸质材料,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因纸质材料缺失导致的“来回跑”“跑多次”等问题。
优化整合“上门办”。积极创新“网格化+政务服务”新模式,整合村级民政、社保、残联等协理员补贴资金,实现“多员合一”,配备专职代办员。梳理涉及民政、残联、医保、社保等部门政务服务事项,按照划片包点原则,建立帮办代办服务台账,编制《上门办政策解读》。采取定期电话问询、入户走访方式,精准为老年人、残疾人和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开展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定等“上门办”服务,切实增强特殊群体获得感。
下沉服务“委托办”。依托全市“蒙速办·赤诚办”服务品牌攻坚行动高点起势,利用“两优”专项行动成果,将方便企业和群众就近办理的事项委托下放到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实现苏木乡镇(街道)受理、办结为主的办事路径。统一梳理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一次性告知单及流程图,明确苏木乡镇(街道)服务、嘎查村(社区)服务事项清单,推行“同标准办理,无差别受理”。与农商行建立合作,建立社保、医保等业务帮办代办服务网点,扩大服务面,便捷群众办事。
落地见效“跨区域通办”。随着企业和群众对跨区域通办需求日益高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避免群众“多地跑”“折返跑”,积极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坚持把“跨省通办”“全区通办”“市域通办”工作作为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设置窗口、认领事项、开展业务培训、细化分解任务、签订跨区域通办协议,着力破解“异地办事”难题,实现跨省、跨盟市点对点通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以服务为线,谋划下一步工作重点
对标创新体系,推进营商提优。紧紧围绕自治区、赤峰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部署,主动对标营商环境标准体系,出台全旗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全方位、专业性评估,对工作成果进行量化,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力争推动全旗营商环境工作在全区争先进位。
抓实一网通办,提高应用体验。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提升“网上办”“掌上办”服务水平。加强网办专区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电子证照应用,加强“零跑腿”全程网办宣传推广,提升内蒙古政务服务网、“蒙速办”APP应用体验,推动“一网通办”真正好办易办推升,让企业和群众从“了解网办”到“尝试网办”,最终“习惯网办”。
优化热线处办,解决愁盼问题。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智慧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实时掌握各承办单位办理工单详情,利用实时监测、实时排名、智能督办、绩效考核、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健全12345常态化运行机制,采取通报、督办、约谈、联席会议等措施,提升承办部门重视程度,推动工单办理质效提升,提升“五率”水平。
完善网点配置,提升帮代水平。按照基层便民服务网点“八有”配置要求,统一便民服务网点各项要素配置。积极探索人员统筹使用机制,提高人员稳定性。在旗乡两级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基础上,发挥乡级便民服务中心综窗专员作用,加强对村级代办员培训指导,推动政务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强化运行管理,做好大厅改建。完善大厅运行管理制度,实行制度管人管事。对标先进地区大厅软硬件建设经验和智能化管理模式,统筹谋划新改造大厅功能布局,着力打造成“群众办事便捷,服务效能高效,管理运行规范”的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政务服务大厅。
五年来,阿鲁科尔沁旗政务服务这支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队伍,为全旗“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展望未来,作为政务服务人,这支队伍将继续坚守真情为民服务承诺,笃定前行,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链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