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地处“黄金玉米带”,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无毒素高品质玉米主产区,年产玉米160万吨,方圆100公里内玉米年产量保持在700万吨。依托此优势,开鲁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焦产业定位、精准招商、优化服务,坚定不移地推进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入驻上下游紧密衔接的玉米深加工企业28家,推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年均增长20%和12%。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
确定玉米生物科技方向后,开鲁县依靠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谋划招商方向,编制了《玉米全株产业图谱》,并根据能耗水平、附加值、链条延伸等因素和以原料药为基础、向制剂延伸的发展方向,对全国3000多家原料药企业的产品特点、发展方向、转移趋势进行了梳理,建立了招商“目标库”,确定了128家重点对象,有针对性、点对点地跟踪洽谈。
开鲁县县委书记王凤森介绍:“现在已经入驻的28家玉米深加工相关企业,都是按照产业图谱确定的重点招商目标,上下游紧密衔接、产业链深度耦合,没有一家游离在体系之外,全县已经形成了淀粉—土霉素—强力霉素、淀粉—葡萄糖—利福霉素、淀粉—山梨醇—维生素C、淀粉—抗生素中间体—头孢等4个子链条,土霉素、强力霉素产量占到了全国的48%和18%,在建企业投产后,将占到全国的90%和80%。”
内蒙古圣雪大成制药有限公司2018年落户开鲁,由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铀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是中核集团成员单位。公司董事长高伦说,之所以选择在开鲁县投资建厂,除了开鲁县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外,深深打动他们的,还有当地招商引资的诚意和发展的强烈愿望。“县里主要领导多次到企业和我们反复沟通交流,讲当地的便利条件,谈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觉得,他们是真的想发展。”
对认准的企业和项目,开鲁县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扑下身子、苦追不舍,无论目标企业态度如何从不轻言放弃,无论工作多忙,每年外出招商都在50天以上,有些重点项目甚至历经5年以上跟进才落地。为了引进圣雪大成、金玉锋集团两个链主企业,县委主要领导登门向企业毛遂自荐,组织专业团队盯跑7年,靠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动了企业。这两家企业原本只打算转移部分生产线,最后下决心把整个生产链都搬到了开鲁。针对华北制药面临地方园区搬迁整合、产业集中整顿等困境,该县主动提供承接产业转移方案,县党政主要领导先后11次登门洽谈,在同27个招商地区激烈角逐中成功牵手。
为了让企业招得来、落得下,开鲁县不断强化配套供给,变“项目等配套”为“配套等项目”。特别是针对生物医药行业对环保、安全条件要求较高的需要,该县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完整齐全的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废危废处置、集中供汽、热电联产、绿电直供等一系列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坚实、持久的硬件保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围绕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对电、汽两大生产要素的急迫需求,实行园区企业电、汽直供“全覆盖”。在园区各项政策和完善配套设施的支撑下,开鲁园区的用电成本比其他地区低40%多,蒸汽成本低30%多,为企业解决了最大的两个运行成本难题。
让干部多辛苦,让企业少跑路
开鲁县立足企业需求,着力精简审批手续、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确保项目留得住、发展得好。开鲁县力主在满足核心要件和必要程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宁可程序让项目,也不让项目等程序。该县投入166万元超前完成压覆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地震安全、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十个事项区域评估,变企业申请后评审为政府提前服务。2017年率先在全区实行“拿地即开工”,为企业全程帮办代办领办,全流程优化审批程序,对非核心材料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办理,1日内发放施工许可证,保证落地项目按期开工。据了解,去年以来落地的10个项目,完成用地审批时限与相邻省份同类地区和区内旗县区相比,平均少10天以上,让企业切身感受到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正常情况下,我把这些证件办下来要跑好几个窗口。但有专人帮办、代办,为我们省下了好多宝贵时间。我们在其他地方也有分公司,但开鲁这边的办事效率、服务水平都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正在开鲁县企业审批服务中心取证的内蒙古久鹏制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海民对“最多跑一次”服务赞不绝口。
2018年,开鲁县学习南方地区先进经验,在工业园区成立了企业审批服务中心,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13个审批部门集中办公,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工作机制,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集中办理、全程代办。
开鲁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秀菊告诉记者:“政府把企业审批服务中心建在园区内,就是为了方便企业就近办事、缩小服务半径。我们确定每周二为集中审批、并联审批日,力争做到审批事项当日办结,不能办结的由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帮办、代办,限时办结。针对春季企业集中开工的实际需要,我们把每年的5月份确定为集中审批月,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全部进驻到中心,让干部多辛苦、企业少跑路。”
开鲁县建立了政企沟通长效机制,确保项目落地后,跟踪服务一直在、不打折。县委牵头建立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包联、一名县直部门负责人跟进、一包到底的“三个一”制度和包联代办、承诺盯办、定期回访、座谈交流“四项台账”,每月初由工作专班上门征集企业诉求、月末评估落实成效,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跟踪解决审批手续办理、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难题。“我们把人文环境作为高层次的营商环境,县领导带头,各级干部关心关照企业家的生活,平时上门问寒问暖,逢年过节请留守员工吃饭,让企业感到和我们是一家人,体会到政府的温暖。”县委书记王凤森说。
近日的一场特大暴风雪,给开鲁县各行各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包联各企业的县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雪后第一时间深入到企业,了解生产运行、产品销售情况和眼下存在的困难。
记者见到开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金融事务局局长高艳明时,他正在通辽市圣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企业高层座谈,深入了解相关情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公司总经理马辉感慨道:“领导一对一上门问需求、解难题,帮我们解决了好多实际困难。比如企业在建设初期资金紧张,政府帮我们协调到了贷款支持;前段时间煤炭资源紧张,政府牵线搭桥,为我们解决了近两个月的用煤需求,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运行。开鲁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愿意把知识、技术都奉献给这里,我们的企业也会在这里扎根、生长。”
开鲁县有针对性地为企业精准提供政策支持、要素保障、配套服务,实打实当好项目建设的“店小二”,全力消除企业发展各类堵点难点卡点。华北制药项目在建时,由于企业抢占市场需要,决定提前试车生产,必须同步实现通电、通汽,开鲁县面对至少需要半年完成的工程任务,全力组织攻坚,硬是用3个月时间实现竣工。“针对我们需要大量技术工人的实际,政府出面协调,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我们定向培训工人300名,解决了企业发展人才支撑问题。”说起开鲁县的招商引资环境,内蒙古华北制药华凯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军伸出了大拇指。
好环境赢得好口碑,好口碑吸引好企业
让企业融入开鲁大家庭,成为开鲁招商引资最有含金量的名片和招牌。凯源、安洲、中晖、久鹏、君业、金润美等新落地的企业,都是通过现有企业引荐来到开鲁投资的。
2021年,开鲁县工业园区被自治区确定为“内蒙古通辽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目前,开发区建成面积由2014年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14.7平方公里,亿元以上项目由10个增加到2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7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开鲁县优势特色产业的确立、培育、壮大,带来了县域经济的嬗变、振兴。2018年至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从38.66亿元增加到55.77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9.9亿元增加到12.47亿元,年均增长12%。(记者 郭洪申 胡建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