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2月7日电 今年以来,通辽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依法、规范、便民、高效”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争优年”各项任务落实,全力打造“通畅办、快捷登、服务群众在心中”党建品牌,创新工作举措,推动通辽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三通办、一帮办”打破区域限制。全面实现市本级老城区、开发区和科尔沁区三个不动产登记大厅“全城通办”登记服务。统筹各旗县市区不动产及税务部门,以数据共享方式,将通办范围扩展至各旗县,打破以往属地办理模式,实现“全市通办”。协调自治区东部七盟市签订“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跨域通办。与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签订了《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协议书》,共同推进不动产登记跨省帮办代办,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不动产转移、抵押等登记业务“跨省帮办”。
二是“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站式办理服务。全市11个不动产登记大厅陆续开设“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自助专区,开启群众线上申请不动产登记“自助”,全面推动企业群众办事便捷高效。通过将不动产抵押登记延伸至银行金融机构、公积金部门,开启抵押登记“全程网办”全覆盖,办事群众不必再去大厅办理。将不动产转移登记延伸至公证处,老百姓只需在公证机构窗口,就可以完成继承不动产的公证办理和转移登记申请工作。将不动产预告登记延伸至开发企业,实现预告登记全部网上办理。将不动产查封登记延伸至法院,法院工作人员借助不动产登记平台,可线上即时即办被执行人的不动产查封和解封登记、信息查询业务。
三是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减证便民”。推出不动产登记告知承诺制,明确在不动产登记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的原则、适用情形及办理程序等具体事项,申请人在办理非公证继承等业务时,已穷尽调查取证途径但无法获取部分证明材料,可以书面承诺代替,有效提高办事群众便利度,节约办事成本和时间。
四是“带押过户”改革告别“提前还贷”。积极与银行金融机构、公积金部门协同推行“带押过户”改革,进一步缩短不动产交易时间,提升办事效率,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出售未还清贷款的二手房需事先结清银行贷款、解除房屋抵押以后才能交易过户的难题,大大降低了交易难度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便民利企。
五是不动产登记时限再次压缩。通过优化流程、精简环节要件,进一步对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再次压缩,业务办理大幅增速。自6月1日起,在通辽市全域范围内,一般登记全部压缩至2个小时内办结;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和异议登记等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六是“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改革落地走实。全面推广“交房即交证”,将不动产登记纳入竣工验收阶段统一管理,实行不动产“验登合一”,实现全市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发证”全覆盖,确保交房和领证“零时差、零等待”,切实做到住权与产权同步。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16个小区共2330户已实现“交房即发证”。将首次登记业务由原来的“串联办理”变为“并联办理”,将原竣工验收及土地供应后再进行不动产登记的串联办理流程,变为同步并行办理。进一步开辟企业项目用地办证业务“绿色通道”,真正做到交地与交证“双同步、零时差”。
七是推广使用电子证照多领域“亮证应用”。全面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积极推动电子证照的普及和使用,通过发布电子证照启用公告,加强社会宣传与引导,持续扩大便民服务范围。充分依托自治区“一窗办事”平台,加强与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互认互通应用。目前,累计生成不动产电子证照42万件。
八是建立全区首例“不动产登记首席服务员”制度。在全市各地登记机构选派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骨干人员担任不动产登记“首席服务员”,代表不动产登记部门权威性,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联络员”作用,进一步压缩、减少内部运转时间,做到办事效率最优化,实现服务企业群众制度化、长效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九是持续化解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全力推进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办证难”项目化解工作,办理分户登记47499户,分户登记率74.13%。其中,未销售、业主个人原因、查封抵押及非住宅等户数为10552户,剔除后的分户率为88.71%。
十是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印发了《关于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暨作风和素质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细化30项重点工作任务、17项探索鼓励任务的考核内容,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六不准”,全面开展岗位风险点排查,与工作人员签订《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承诺书》,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开展谈话,有效杜绝办件“微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