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向市民承诺听市民意见”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召开。围绕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任务部署如何推进落实,市人社局、能源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辽监管分局主要负责同志作发布。
市人社局将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全力保障企业用工,提档升级“零工市场”。持续组织用工招聘,全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0场次以上。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00人。提升社会保险工作质效,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千村覆盖”工程,全市1000个嘎查村(社区)年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持续推进人社服务“提速办”“就近办”“打包办”,优化经办服务,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高效地为重点领域招聘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全市力争年内引进博士10名、硕士200名。推动校地深度合作,开展“名校学子通辽行”活动,扩大通辽招才引智影响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重拳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提升仲裁效能,加强调解仲裁与诉讼衔接。强化电子劳动合同推广应用,进一步拓宽电子劳动合同覆盖面和应用范围,年内全市用工20人以上的企业电子劳动合同覆盖率达到50%以上,“四上”企业实现电子劳动合同全覆盖。
市能源局将更加注重提速增效,健全完善政企协同办电工作机制,常态化推动居民“刷脸办电”和企业“一证办电”。着力实现“过户+增容”“销户+退费”等6项供电业务“一次办”。持续强化供电质量,加强配网不停电作业试点建设,年内配网不停电作业施工率达40%。构建管理新模式,提升供电可靠性指标异动管控完整性和准确性。建立分级审批制度,设定单次停电上限,严控重复停电、临时停电、延时送电,持续降低平均停电时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常态化推行“社区+电力”双网融合新模式,开展配电无人机自适应建模巡检应用,改善配网运维质效。提高居住区充电设施报装服务效率,深化“购车办电-装桩接电-充电服务-增值服务”联网通办,提供快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市科技局将建立公开透明服务机制,持续开展科技“对标诊断”服务活动。主动深入科技型企业,开展差异化政策精准匹配和困难需求跟踪帮扶,解决企业在技术攻关、政策供给、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问题,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把脉问诊”,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帮助研究解决。深化科技服务,激发创新活力。强化政策支撑,构建覆盖各类创新主体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年内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大力发展创新孵化载体,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大科技支撑,提供要素保障,推进“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领域政金企对接机制,支持保险公司开发科技保险产品,推广科技保险落地见效,助力科技型企业多种形式融资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
市生态环境局将聚焦市场主体诉求,构建高效审批通道,优化监管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打造优质生态环境。建立环评编制信用平台,优化监管方式、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通辽市生态环境系统工作人员涉企活动规定》,综合运用“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生态环境执法稽查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畅通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渠道,全过程加强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目标,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类问题监管;做好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将2024年确定为西辽河流域水质提升专项攻坚年,稳步提升西辽河流域断面水质,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从促规范、保公正、减负担、优服务等方面营造环节少、流程优、成本低、效率高、服务好的交易环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编制《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负面行为清单》,营造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印发《通辽市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技术标暗标制评审的通知》,在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技术标暗标制评审。推行“三随机”评审,消除人为干扰可能性。持续应用“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模式,完善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落实减免保证金各项举措,切实为企业降费减负。多措并举优服务,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实现更高水平的“阳光交易”。升级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系统功能,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一项一档、自动归档、自动刻录”。配置交易数据可视化系统功能,确保数据能够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展示,让交易更加透明公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辽监管分局以提升融资服务质效为抓手,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提升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质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稳进提质。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扩大有效金融供给,围绕自治区“六个工程”和通辽市重大战略规划,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与保障作用。集中力量开展“金融助企早春行动”,深入特色产业“把脉问症”,督促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精准开方”,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坚持固本强基,推进金融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按照“简环节、减时间、减材料”总体要求,明确并公示企业授信准入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办理流程等内容。坚守为民初心,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投诉处理、纠纷调解、溯源整改、公益宣教的“全链条”“广覆盖”消保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规范消费投诉处理流程,完善“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金融审判+金融仲裁+执行备案”的五位一体金融纠纷化解机制。坚持守信重诺,筑牢金融高质量发展诚信基石。督促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人员管理,加强贷款知识宣传教育和风险提示,引导金融消费者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和诚信契约精神,营造守信互信、共践共行的健康金融环境。(记者 李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