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月8日电 1月7日,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在深圳举办。大会公布了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4营商环境十佳城市、2024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2024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等榜单。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通辽和准格尔旗上榜。鄂尔多斯市喜获“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4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双项荣誉。准格尔旗斩获“2024营商环境十佳县(市)”荣誉。
大会由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主办,邀请国内外城市代表、企业代表、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城市国际化创新发展之路。鄂尔多斯市凭借独特机制、创新举措和特色品牌走在全国前列,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苏俊杰应邀分享典型经验和实践成果。
坚持“三高”,改革步伐走在前
坚持高站位推动。连续3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开年第一会进行全盘部署、全局谋划。率先在内蒙古成立主抓营商环境的市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负责政策研究、综合协调、业务指导、调度考核等相关工作,切实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旗区、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强力推动任务落实,全市上下一体、同向发力、靶向攻坚,聚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坚持高标准提升。围绕全区示范、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目标定位,立足发展基础,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参照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典型做法,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到5.0改革举措,连续发布6版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推出1100余项改革措施,深入实施极简审批、极优服务、极准监管、极惠扶持,全力打造行政效率最快捷、服务管理最规范、企业投资最便利、法治保护最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城市。
坚持高效率保障。坚持主动服务,深化政企联通,常态化开展“政企恳谈会”“我陪群众走流程”等活动,“多角度、零距离”倾听企业家声音,“面对面、肩并肩”解决企业诉求。健全完善市、旗(区)、苏木(乡镇)“三级助企”工作机制,实行“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个服务专班跟进、一套工作计划保障”,以全周期、全链条、全要素的服务,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强化“三措”,运行机制走在前
用好“一套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范围,推行月调度工作机制,及时分析研判存在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改进提升。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明察暗访,开设全媒体舆论监督栏目《鄂尔多斯聚焦》,打造暖城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推动形成快交办、快核查、快处置、快回访的问题办理机制,切实提升工作效能。
建强“一个平台”。在内蒙古率先上线运行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将各项重点任务全部纳入平台数字化、清单式调度,依托平台进行任务催办、数据统计、问题汇总等,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落实质量、效率双提升。
锻造“一支队伍”。从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群体中公开招募两批次35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开展“实景式”“暗访式”“沉浸式”办事服务体验,重点梳理社会公众和经营主体共性需求、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堵点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延伸监督服务“触角”,及时汇总分类处理,形成“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的良性循环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在实践中提升、在改进中优化。
聚力“五心”,品牌建设走在前
聚焦暖城暖企暖民,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全面叫响擦亮“暖城”形象品牌和“五心”营商环境品牌。
构建“最贴心”政策体系。把强化政策支持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率先在内蒙古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针对性出台《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条例》《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促进新时代“两个健康”30条措施,出台落实“六个工程”和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一揽子政策,全市经营主体稳步扩大,突破34万户。
塑造“最省心”办事流程。推行“极简”审批,强化“极优”服务,拓展“蒙速办·鄂能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市1.4万项事项纳入“综合一窗”受理,受理率100%。高效落实国家层面两批次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件11万件。178项“一件事”联办事项实现一张表单申请、一套材料办理。创建内蒙古首个“无证明城市”试点,311项事项384项证明材料实现“免提交”。
厚植“最安心”投资沃土。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多业并进、多点支撑、多元发展新业态,为各类企业投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空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4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实施金融赋能行动,设立“5个100”新质生产力基金,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涌动,鄂尔多斯22家企业上榜内蒙古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数量居全区第一。构建“三端五防线”诉源治理模式,优化涉企案件办理,平均审理天数缩短12天,首执案件平均用时缩短29天,充分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推出“最暖心”服务举措。设立“企业服务专区”,深化重大项目上门服务、手续集中联审,全区首创“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模式,重点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压缩至1个月。组建“蓝马甲”专兼职帮代办队伍,2024年为全市278个新建投资项目提供1318项帮办代办服务,促进项目计划投资858亿元。深入实施助企纾困“十大行动”“暖城·暖企”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累计服务企业3500余户,达成订单59万余件、金额约280亿元。在内蒙古首创“暖商保”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政策,以财政出资形式引入市场化商业保险,为全市个体工商户提供“1+N”保险保障定制服务,惠及22万户个体工商户。
营造“最舒心”生活环境。加大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表彰奖励和人文关怀,做好引进企业随迁家属就业、入学、就医等生活保障。推出“人才新政双30条”“科技新政30条”2.0版,出台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大力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实施与企业家、科学家“握手”行动,建成投用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在京沪深设立人才飞地,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人才吸引力居全国地级市第37位,多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群众有感,以公平竞争、市场准入、产权保护、信用监管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持续巩固改革成果,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叫响擦亮“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和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李瑞 贾江 阿敏布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