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9月20日电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最大的“吸铁石”。公共就业服务专班致力于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为基点,做好稳就业、促创业、抓培训、送服务等工作,以夯实的公共就业服务为“引擎”,助力呼伦贝尔市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做好企业“服务员”,走访企业1153家。大力宣传聚焦人社服专员工作职责,建立人社专员服务机制,让“小专员”发挥“大作用”。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公共就业服务专班积极深入企业所需所想、所急所盼,以高质量服务助推企业发展。对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技能人才评价,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创业服务等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讲解。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干部、职工、人社服务专员等共走访企业1153家,摸排岗位6452个,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单38879张。
二是贯通创业全程服务,带动就业5262人。持续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积极组织各类群体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加强培训后续跟踪回访,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2023年1至8月,全市开展创业培训791人。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各旗市区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巡诊、政策解读、项目对接、创业大讲堂、法律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创业服务。呼伦贝尔市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全市50余名创业者赴杭州、成都开展了电商、文创和科技创业训练营活动,拓展了创业者创业思路,提升创业能力,对接创业项目,受到创业者的普遍欢迎,取得良好效果。截至8月底,全市人社部门建设管理运营的创业园孵化基地14家,在孵企业569户,带动就业5262人。
三是打造“私人订制式”培训方式,就业技能培训4539人次。认真做好就业技能培训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开展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针对有培训意愿农牧民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性别差异等诸多因素,积极调整培训专业和培训方式,以民族服饰制作、母婴护理、保洁员、中式面点师、养老护理员等专业为依托,同时积极探索开设无人机驾驶员等符合时代特色的就业技能培训班,强化了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了农牧民创业就业能力,提高了就业技能培训质效。截至目前,全市城镇就业技能培训2416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855人,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2323人次,家庭服务人员培训619人次。(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