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招投标领域监管规范化建设,呼伦贝尔市充分运用信用监管、现场监管、协同监管等监督管理方式,强化监管力度,优化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保障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依法依规有序开展。
推进信用监管,织密交易“信息网”。持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管理,强化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公开和运用,把市场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信用信息作为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已有1365家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归集平台,其中招标人288家,投标人947家,代理机构130家,切实引导企业树立诚信意识,完善招投标市场秩序。
优化现场监管,织密交易“见证网”。由行政监督部门现场监管人员负责对开标评标和专家抽取进行全过程现场监管,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对相关交易市场主体出现的不遵守相关交易规则、制度、纪律的行为,按规定向行政监督部门现场监管人员报告并做好记录、保存有关证据,由行政监督部门依法调查处理。2024年以来,在各行政监督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现场监管下,共完成工程建设项目189个,其中房屋建筑项目15个,市政项目26个,公路项目13个,水利项目88个,其他项目47个,交易金额共计10.77亿元,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协同监管,织密交易“联动网”。建立公共资源交易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协同处理机制,加强协作配合,由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能角度出发相互协助、提供支持,保障案件得到有效处理。做好信息共享,公共资源交易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办理机关或部门对依法应予公开的处理、处罚信息,及时主动反馈至移送单位及协办部门,并在各行业主管部门网站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外公布,保障处理过程的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
原标题:我市多角度织密交易“监管网” 下功夫种好开评标“防护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