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月27日电 巴彦淖尔市升级拓展“协同监管平台”功能,以数据应用促进数据质量问题发现、整改提升,以数据质量提升数据应用,形成数据应用和数据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数据共享与归集:构建四级协同网络,拓宽信息采集维度。构建跨部门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纵向连通自治区、市、旗县区、乡镇苏木四级数据通道,横向实现全市各相关部门市场监管信用数据“应归尽归、全量归集、共享公用”。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拓展信息归集功能,纳入投诉举报、食品抽检等多类信用指标数据。促进市直各单位涉企信息数据统一归集公示、共享应用和联合惩戒,现有已归集行政许可信息90999条、行政处罚信息43573条、质量安全管理信息525条等多类数据,筑牢信用监管数据基石。
信用风险管控:打造分类评估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39个部门制定信用风险分类制度标准,按照“灵活多样、普遍适用”“复杂模型后台建、简单模型自主建”的原则,开发“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系统,实现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相融合。聚焦关键中介领域,剖析年报数据,对存疑企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定向抽查,提升企业年报数据质量。建立信用分险分类“专业领域”模型46个,确定风险等级经营主体12663户,为19万户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实现监管对象、监管部门、监管事项精准识别匹配,提升智能化水平。
信用修复服务:完善制度流程指引,助力企业信用重塑。印发系列文件和流程指南,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告知企业线上修复信用的途径程序,主动深入企业进行“一企一策”跟踪指导。借助年报与修复工作,对企业年报数据零值等错误数据进行筛查梳理,督促经营主体主动修正问题数据。
监管创新升级:突破传统模式局限,实现精准高效治理。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基础上,开发重点检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等功能,推动监管方式多样化。建设风险预警与非现场监管系统,为3个部门推送预警信息数据48条。建立标签化管理系统,通过多维度标签赋值,实施动态“标签式”管理,实现经营主体“精准画像”。33个部门应用风险分类系统,确定12663户风险主体,增强监测预警与处置能力。利用信用信息数据及信用风险分类数据开展588次抽查,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的干扰,降低了执法成本,全面提升了营商环境满意度。
巴彦淖尔市围绕强化数据归集、拓展数据应用、深化问题整改等方面精耕细作,数据监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荣获国家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表现突出集体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