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时政
  • 发改动态
  • 产教融合
  • 营商环境
  • 信用赋能
  • 中宏智库
  • 金融瞭望
  • 亮丽内蒙古
  • 盟市之窗
  • 企业园区
  • 数字经济
  • 能源生态
  • 一带一路
  • 文旅空间
logo 兴安盟
  • 中宏网内蒙古首页 >
  • 地市营商资讯 >
  • 兴安盟 >
  • 正文

运用“加减乘除”法 在奋力书写优化营商环境新篇章中贡献交易中心力量

2023-11-14 14:32:24 来源:兴安日报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公共资源统一进场交易的服务平台,为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和行政监督提供见证、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平台服务,是便民利企的服务窗口,是展示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以信息化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为目标,坚持在拓展平台功能上用“加法”,在优化流程上用“减法”,在提高效能上用“乘法”,在破除壁垒上用“除法”,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加速营造开放透明、高效便民、竞争有序的交易环境。

  加法——完善平台功能,堵塞管理漏洞

  作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越完备、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越高,办事越便利,营商环境就越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就越高。2021年以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交易系统升级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为目标,对照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和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反馈意见,对中心功能场所、服务内容、设施设备、制度流程、岗位设置、网络安全、现场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梳理,坚持“发现一个问题、堵住一个漏洞、健全一个机制”,全面落实整改提升措施。目前,建设工程类项目全部实现了电子化交易,预计年底前实现全区“一张网”;政府采购和自然资源交易加入了全区“一张网”;建成了“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并实现常态化运行;完成了区内各盟市CA互认和交易信息互联互通,目前已与自治区本级以及区内各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建立了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关系。系统建成至今,共完成远程异地评标429项,不见面开标1037个标段;适应全流程电子化以及新业态要求,动态更新四大类制度50余个;按照“双优”要求,调整优化内设机构,建立了岗位职责“正面清单”和风险防控“负面清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以电子化信息化为依托,不断完善平台系统功能,加强平台管理,堵塞盲点漏洞,以更优的管理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减法——简化交易流程,减轻企业负担

  简化交易流程,减轻企业负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的核心要求。近年来,适应“交易过程电子化、场所建设标准化、交易服务规范化”的要求,在坚持“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失职追究制”等五项制度,推行“三方见证”“数字见证”“马甲制度”等特色服务的基础上,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一步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优化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目前,所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均实现了“一网通办”进场,不再需要任何纸质文件;依托“不见面开标”系统和“鸿程交易”移动APP,投标人坐在家里拿着手机就能查看信息参与投标;优化专家抽取流程,鼓励招标人不到交易中心现场自主抽取专家;升级平台配套服务功能,电子密钥(CA锁)实现了线上办理、线上延续;2016年取消了建设工程承发包交易服务费、2017年取消了国土交易服务费之后,2021年再次取消了招标文件工本费,政府采购取消了投标保证金;进一步加大保函替代保证金工作力度,搭建了电子保函平台和金融服务超市,为市场主体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中标贷、履约贷、农民工工资保函等金融产品。目前,已在平台上线开展业务的担保机构15家,保函综合使用率达到88.18%,电子保函费率降低至3‰,有效纾解小微企业融资压力,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乘法——推进智慧交易,提高工作效能

  近两年来,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模式,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为交易赋能。依托“易彩虹”平台,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别加入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多省区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合作联盟,已完成主体信息上链、联盟内成员主体信用信息共享、跨区域身份互认、专家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已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63次。开发建设了大数据应用系统,建立了异常数据推送报告机制,为监管部门打击围标串标提供监督管理依据。开发上线了“鸿程交易”移动APP,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从“网上办”到“掌上办”的跨越。建设了智能门禁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对评标专家进行身份认证,提高了身份确认安全性。开发了保证金自动退付功能,实现了非中标候选人投标单位公示期满后即时退付、中标结果公告后中标候选人非中标单位即时退付、中标单位保证金在履行规定程序后即时退付;已开发建设工程交易系统“工位法”评标功能,并进行了测试。通过引入“工位”式管理理念,打破“一标一室”的限制,高效共享评标场地,有效避免专家评标中的“熟人效应”,提升集中监管水平。

  除法——主动担当作为,破除壁垒难题

  打造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关键是要聚焦问题,堵盲点、抓痛点、攻难点。2021年以来,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履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落实牵头部门工作职责,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召开部门会商会议16次,协调兴安盟行署召开联席会议3次,研究解决招标投标领域各类问题50余个。针对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反馈的“两率、一书、两机制(两率:电子保函使用率、费率;一书:CA数字证书;两机制:招标投标投诉处理机制、评标专家定期培训机制)”短板问题,2021年与兴安盟住建、交通、水利、农牧业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措施的通知》;针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的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管理难题,提请联席会议研究出台了《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失信惩戒暂行办法》等;2022年提请联席会议研究出台了《兴安盟工程建设领域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黑名单制度》,研究通过并向社会公布了《各部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2023年提请联席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建立兴安盟招标投标投诉处理超期预警机制的通知》,提请行署办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分类减免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的通知》。协助行业监督部门加强信用监管,制定了《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见证管理制度》《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见证人员问责规定》,抓好信用信息的归集、披露和应用工作,及时向自治区平台推送信用信息。加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建立了线上投诉系统,在投诉举报模块增加了办理时限超期预警功能,完善机制流程,助力各行政监管部门加强招标投标投诉处理。

  新征程上,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不断做好做足“四篇文章”,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开放透明、高效便民、竞争有序的交易平台,助力兴安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田金锁 作者为兴安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素材源:梁婷
编辑:魏源
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相关推荐

  • 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召开全区民营经济服务系统培训会
  • 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深入呼和浩特市开展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专题调研 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召开驻呼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座谈会 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深入呼和浩特市开展自治区重点民营企业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 乌兰察布市重点民营企业党委轮值主办“党建赋能开新局 政企同心聚合力”主题党日活动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