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8月18日电 多年来,西乌珠穆沁供电分公司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将新能源转网电项目延伸至草原腹地深处,以“党建+电网建设”点燃乡村振兴助推器,助力牧业更强、牧区更美、牧民更富。
电“通”牧区美好生活
“现在电充足了,家用电器都能用了,再也不怕电不够用了!”西乌旗巴彦胡舒苏木的牧民布和把新鲜的蔬菜放进冰箱,转身对供电所员工吴长海激动地说道。
西乌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部,拥有两万多平方公里草原,是内蒙古唯一汇集九大类型草原的旗县。幅员辽阔、水草丰美使得牧民的生活多为散而小的聚集区,受地缘限制及居住习惯限制,草原腹地深处的嘎查牧民一直靠新能源发电解决用电问题,由于家用型光伏发电有效光照时间短、光伏板缺少维护,风电电力不稳定,导致电能短缺,极大地制约着当地牧民生产生活。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牧区的供电可靠性,西乌珠穆沁供电分公司坚持党建引领,以网电延伸草原深处解决当地偏远牧区的用电难题。这里冬长夏短,电网建设施工有效期短,为了抢工期,公司党员突击队在冬末春初时便逐门逐户摸排测量,空旷的野外狂风旋起的积雪高达1米,工作人员便徒步涉雪测量距离,以全力争取开工建设前的准备工作精确无误,让更多的新能源牧户告别电短缺。近两年,内蒙古电力公司投资6151万元用于当地新能源转网电工程,让657户约1000余人用上了安全电、可靠电和放心电,网电打开了牧区美好生活的通路。
电“惠”老牧户的新生活
“有了网电,粉碎饲料、青贮饲草就方便多了,搞起养殖来就会更省力、省心、省钱,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供电公司的优质服务。”吉仁高勒镇巴音乌拉嘎查图门那斯图家牛舍旁,当图门那斯图按下铡草机断路器按钮,一捆草料迅即碎草飞溅,他打心眼里感谢西乌珠穆沁供电分公司满足喂牛铡草用电需求。
49岁的牧民图门那斯图算是老牧户了,年轻时就是养牛好手,今年,有着30年养牛经验的他又扩建了120平方米的牛棚,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可家里没有网电,饲草加工成了他的一大难题,每次粉碎饲料都要拉到镇里去加工,既花钱又耗费时间,能用上网电是他多年以来的心愿。
得益于西乌珠穆沁供电分公司的新能源转网电项目,今年夏天,图门那斯图家和嘎查里其他二十三户牧民家里终于通上了网电,图门那斯图家门前安上了崭新的变压器。他打算再去供电分公司申请个动力电,这时,党员志愿者已上门来服务了。为满足新能源转网电客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党员志愿服务队在通网电的当天就进行上门走访,逐户受理客户的各类用电需求。了解到图门那斯图家想要申请动力电,党员志愿者现场指导他在手机上完成了线上申请,并迅速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场勘查,制定完供电方案后没多久,施工队就来到客户家里进行了施工,仅用了三个工作日就完成了送电。
电“慧”新牧人的好生活
“谢谢你们,多亏了你们经常来帮我检查,我这么多电气设备才能发挥作用啊!”党员志愿服务队像往常一样来到敖穆希勒的家庭牧场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敖穆希勒高兴地向工作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2016年,刚从内蒙古大学毕业的敖穆希勒在亲戚朋友的质疑声中选择回到家乡白音胡硕苏木舒图嘎查养牛,新能源转网电工程成为敖穆希勒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了解到供电分公司帮助他家接通了常电,为他这个新时代的新牧民回乡经营现代化智慧家庭牧场提供了最首要的条件,所以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城里安稳的工作,决定回乡创业。
走进敖穆希勒的家庭牧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科技感。“在我家的牧场里,智能摄像头、恒温饮水机、添料机、粉碎机、恒温牛棚取暖灯等设备一应俱全,有了它们的帮助,养殖可比过去省事多了。”敖穆希勒说。在回乡养牛以后,他在自家原有的牛棚上加强棚圈、暖棚、草料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草场,选育改良牛养殖,进行牲畜饲养标准化建设,达到了现代化示范家庭牧场的标准。
“现在家里有180多头牛,因为通了生产用电,大大节省了人力,现在我们正在着手改建智慧牧场,期望不久后真正实现牧场‘无人化’管理。”敖穆希勒说。
“智慧牧业”作为一个崭新的词汇,已成为越来越多牧民群众的共识,牧民群众也依靠“智慧牧场”的建设,迎来了一场生产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目前,敖穆希勒只是草原新生活的代表之一,深入草原就会发现,在电网建设的助推下,草原正处处涌动着新活力,焕发着新面貌,生活在这片绿色大地上的人们,正在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新生活。(吴长海 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