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聚焦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重点产业,紧紧围绕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紧盯社会需求和市场信号,坚持专业对接产业、育人对接企业、学业对接就业,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更加符合呼和浩特本地产业实际需求的学生。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形成了“三段四双六联呼职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并成立了供用电技术专业订单班。自2019年以来,通过实施该育人模式,联合培养了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生15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对口率均达到100%,实现“进校即进厂,入校即入职”。该学院将“四双六联”模式进行总结推广到订单班培养过程中,涉及供用电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学前教育、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多个专业,累计培养学生1200多人,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育人体系。
多元开拓校企合作新路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通过成立产业学院、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开展“双师”教学、实施订单培养,进一步开拓了校企合作新路径,成立了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京东智能供应链产业学院、化工与新能源材料产业学院等,汇聚企业资源和教育资源,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工作,为相关产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学院与279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有115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新特硅、弘远新材料、内蒙古大厦等多家企业实质性运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52项。
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举办“五万产业工人留呼工程”政校企媒产教融合共同体战略合作启动大会,组织中高职院校、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和主流媒体代表共商产教融合大事,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进一步融合发展。2023年10月,该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系相关负责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家数智财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启动大会,并成为该共同体成员单位。2023年11月,该学院招生就业处校企合作办相关负责人、经济管理与法学系电子商务专业群带头人参加粤港澳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数字商业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并被选举成为副理事长单位。今年5月,该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系相关负责人、电子商务专业群带头人等参加全国智能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第一届理事会。
大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实施“双主体”培养机制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基地承担多个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任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院建有两条完全真实的10kv配电线路等实训场地,为供用电技术专业等学生提供实操环境,完成配电设备和线路巡视、运维等岗位核心技能训练。该学院进一步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效能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精准提高产业与专业匹配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紧密围绕呼和浩特市“六大产业集群”,包括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现代化工产业集群、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增设了应用化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光伏工程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以满足企业多方面的人才需求。随着内蒙古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学院开设了风力发电工程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等专业,为新能源产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紧扣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服务首府“六大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了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调整专业结构等措施,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为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马芬芬,作者单位为榆林学院;王林平,作者单位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