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入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和呼包同城化招聘等系列活动。2024年,促进全市8所驻包院校30192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25299人,其中,留包就业6419人、留包就业率达到25.37%,完成全年留包率达到25%的目标任务。指导各旗县区努力克服经济形势对企业用工影响,加力推进人才储备和就业见习工作。全市人才储备1019人,就业见习1630人,完成自治区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实名制就业帮扶,建立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两个台账”,指导调度旗县区人社就业部门一对一“1131”就业帮扶,做到了100%联系率、100%服务率,2024年帮扶就业率90.52%(人社部目标任务是90%)。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岗位招募工作。2024年,招募36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多点发力扩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范围,多渠道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本级媒体宣传报道201篇,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自媒体发布推送政策信息800余条,持续开展扎根式常态化宣传活动,全市范围内发放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册1.5万份。
三是创业培训提供智力支撑。深入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重点面相毕业年度高校毕业开展创业培训。通过创业能力测试、创业意识启蒙、创业知识培训、创业实操演练等方式,鼓励大学生以直播、网络、平台等新业态形式进行试创业。督促指导大专院校提前介入,合理规划顶岗实习与创业培训,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培训后创业比例,2024年,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3115人,培训后创业935人。
四是载体建设提供创业场地,搭建平台完善创业服务。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一站式的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建设认定创业孵化基地89个,其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7个。创办“逐梦鹿城创客汇”栏目,每半月发布一期,鼓励各类创业载体面向全市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为主体青年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一站式、高质量创业服务指导。组织开展“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马兰花”创业培训讲师大赛等活动为创业成果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传播和竞赛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