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风光电设备进行维修维护 实习生 郭小燕 摄
高铁运输专业开展服务礼仪培训
指导学生动画设计 实习生 郭小燕 摄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情况各有不同,在发展职业教育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
今年7月,在第11届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来自全国各地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省级中华职教社、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负责人齐聚乌兰察布,共享机遇、共谋合作、共促发展,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面对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机遇,乌兰察布如何谱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如何优化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构建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近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职业院校,透过职业教育结构布局、校企合作等方面,感受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蓬勃脉动和铿锵足音。
优化布局 走出职教发展新路径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日趋优化的结构布局。
乌兰察布市紧紧抓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建设自治区级职教园区的机遇,立足乌兰察布(京蒙)人才科创园“一园三区”总体空间布局和产教、产训、产城融合的功能定位,初步形成了以内蒙古职教园区为辐射带,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和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龙头,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卓资县职业中学和商都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两翼,其他旗县职高骨干专业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框架思路,推动乌兰察布职业教育发展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系统谋划、高位统筹、目标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乌兰察布市各职业院校也纷纷行动起来。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围绕全市工业产业发展需求,申请新增炭素加工、黑色冶金、应用化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等五个专业,学校专业设置向支柱产业、优势特色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
卓资县职业中学将信息技术与轨道交通专业进行产教融合,通过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双元育人,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室、实践基地,打造协同育人平台。
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聚焦“五大经济”“十条产业链”“五大产业集群”的总体目标,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六大特色专业,为建设“五个乌兰察布”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保障。融入建设“健康乌兰察布”,打造康养护理专业;融入建设“通衢乌兰察布”,打造高铁运输专业、蒙俄商贸物流专业;融入建设“绿能乌兰察布”,打造新能源汽车运用与智能驾驶专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融入建设“云谷乌兰察布”,打造计算机能力与大数据应用专业。专业与产业联动调整,提高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这将为乌兰察布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力资源。
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布局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全面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开设与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契合的专业,推动职业教育步入科学化良性化发展道路。
校企合作 开启协同育人新篇章
近日,记者来到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新能源汽车与维修专业教室里,高一学生张轩正翻看《汽车概论》。
新能源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与维修的课程让在“企业订单班”学习的张轩对未来就业充满了期待。
“今年4月份,我们走进比亚迪深圳坪山制造工厂参观,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和工厂用人需求。根据企业需要,我校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新‘中职+高职+企业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企业订单班,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校长吕建玉表示,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把企业的生产环境、工作模式、技术标准原汁原味地体现到技工教育教学中,也实现了人才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
“‘中职+高职+企业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在中职3年和高职3年共6年的时间熟练掌握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专业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职业院校提升课程适用性与人才匹配度,及时有效科学把握市场人才需求,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吕建玉信心满满地说,今年第一届26名“企业订单班”的学生在完成中高职阶段的学业后直接进入比亚迪分布在全国的制造工厂工作,这为乌兰察布市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渠道。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持续培养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如今,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先后与内蒙古机电职业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学院,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神州高铁、运达股份公司、比亚迪汽车公司等7所大专院校和6家集团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不断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格局,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努力让技能之光照亮乌兰察布高质量发展之路。
卓资县职业中学结合乌兰察布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积极对接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子,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市多所职业学校与吉铁、凯金、雄伟光大、五矿湖铁、蒙发、多蒙德、三爱富万豪、旭峰炭素、新太实业及乌兰察布铁合金协会在人才培养层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企业与职业院校并肩育人培养的模式,更好为提升地方经济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贡献力量。
良匠之师 让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抢手了——这是不少企业的真实感受。
毕业生受欢迎,缘于培养质量的提升。
高质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呼唤高质量“双师型”教师。近年来,乌兰察布在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育模式上下功夫,培养了一批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做得了科研的高素质“工匠之师”。
目前,我市逐步落实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引进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校任教或兼职,为职业院校量身培养适应和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层次“双师型”专业教师。此外,建立教师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鼓励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今年暑期我们派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为全市培养急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教学部主任布仁表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为全市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作为一名工作在职教、成就在职教的优秀教师,今年被乌兰察布市教育局认定为“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刘烨走出了一条绚烂的教师成长发展之路,这既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缩影,也是全市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效体现。刘烨表示,“双师型”教师最简单的理解是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兼备的教师,既能动口,又能动手,这类教师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20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84人,占专任教师比重的40.1%。
新时代,新答卷。在全国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市职业教育已然扬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路。未来,将会有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加入到建设技能社会,打造技能强市的队伍中来,为乌兰察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张少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