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赤峰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针对该方案有关情况作总体介绍,并对提高产业发展的就业带动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发挥社会资本作用、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具体解读。
《方案》提出,将以经济政策与就业导向深度融合为抓手,优先支持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2025年,计划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200家、新增家庭农牧场800个,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万户农户增收,同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2000亩,新增农牧业就业超5000人。制造业方面,依托五大千亿级产业链和新能源新材料布局,推动园区集群化发展,新增制造业岗位2000人以上。服务业领域,通过京东家政基地、文旅融合等渠道,预计新增就业1.6万人,其中新业态岗位占比显著提升。
针对“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赤峰市将深化产教融合,推行校企“订单式培养”,年培养技能人才2000人次以上,并淘汰与产业脱节的专业。同时,强化企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支持自建培训中心或技工学校,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专业占比提升至50%以上。
区域协同方面,联合蒙东及东三省院校组建技工教育联盟,共建精品课程,共享教学资源,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1.2万人次以上,覆盖妇女、残疾人、脱贫劳动力等群体。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全年计划通过政策性岗位吸纳5000人以上,并实施“扬帆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引导多渠道就业2.5万人。针对青年人才,启动“十万青年留赤峰”三年行动,设立4家“留赤服务站”,优化创业扶持与直播带岗服务。农牧民工就近就业方面,通过防沙治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1万人就业,并优先以工代赈吸纳本地劳动力,困难群体兜底帮扶则通过公益性岗位(城镇2000个、乡村2万个)和“就业援助专岗”实现全覆盖。
同时,今年计划新增中小微企业9000户、个体工商户4.5万户,带动就业6万人,并依托行业协会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不少于10场。平台载体建设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5年规模目标突破6.5亿元,创业孵化基地年内新增市级及以上基地至少1家,带动就业500人。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将深度融合AI技术,上线“赤峰就业红娘”智能客服及人社助企小程序,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0场,打造“15分钟服务圈”。并创新智慧服务模式,对接自治区“一网通”平台,运用Deepseek等AI工具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并强化劳动监察与争议调解,严打欠薪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此次《方案》的出台,既是赤峰市落实自治区就业促进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精准施策,将为赤峰市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